English

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反思与展望

2008-11-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近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联合举办的“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暨纪念乔志强先生诞辰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研究社会史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对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与展望。

与会者指出,已故社会史学者乔志强先生早在上个

世纪80年代初就萌发了创建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科的设想,是新时期国内最早的开创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史研究经历了学科定位的逐步确立和从整体到区域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丰硕。同时,目前中国社会史研究也存在过度“碎化”现象以及“叙事大于逻辑、感性大于理性”等“瓶颈”问题。因此,在当下,对社会史研究进行检讨和反思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与会者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史最明显的发展态势是在研究对象上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试图以局部历史去反映整个中国的大历史。这一取向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使我国的社会史研究面临过度“碎化”的危险,与其追求总体史的目标相距甚远。由此可见,在社会史研究中,培养真正的史学问题意识虽然至为重要,但尤应强调对总体史的追求,特别是在区域史研究中要始终抱有对总体史的关怀,处理好抽象与具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社会史研究框架中的运用。

中国革命曾是革命史叙事架构下的主体,不过,改革开放之后兴起的现代化叙事曾将革命史范式推向边缘,然而,现代化叙事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这次会上,有学者指出,单纯的革命史叙事抑或现代化叙事均不能充分解读中国革命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与地位问题,今天有必要借鉴社会史研究的成果与方法,重新建构一种新的革命史框架,使之既能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真相,又能充分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并且可以从国家政权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上重新审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与乡村问题。从社会史的视角多方面地、自下而上地开展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必将进一步丰富对中国革命史的历史认识。

总之,从与会学者所开展的对社会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的学术共鸣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重提总体史的追求,还是关注新的革命史范式,都将对今后的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进步。

(常利兵马维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