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年前其前身苏州师专的建立到2004年常熟理工学院的正式挂牌,这所年轻的省属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为何如此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与学校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是分不开的,校区建设的扩大,师资力量的提升,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特别是大批优质应用型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为学校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常熟理工学院院长傅大友认为,学校的迅速发展与精准的办学定位是分不开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该学院打的一张特色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专业”、“特色鲜明”,成为常熟理工学院转型期的三个关键词。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关键是实现专业教学与社会需要的“无缝对接”。今年初,常熟理工学院启动了“百名企业家请进校园,百名教师走入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该学院管理工程系教师袁雪松2007年初来到常熟市大有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
同时,浓郁的人文环境和科技创新氛围,也为常熟理工学院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漫步常熟理工学院的校园,闻道楼、慎行楼……一个个《论语》里走出的楼名令人耳目一新,昆承湖3万亩水面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作为一所以理工科教育为主的高校,像《明清苏南文化名人论略》这种人文素养类课程开课率占了60%。该学院要求理工科类学生必须选修两门以上人文类课程,修满8个学分方能毕业。常熟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沈宗根教授认为,“跨学科选修有利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此外,从2006级新生开始,该学院试行了弹性学期制,即将传统的春秋两学期各20周缩短为18周,另外每学年设置3至5周的独立实践周,主要用于安排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独立实践环节。
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常熟理工学院赢得了多年就业率超过95%的成绩,也使其在“立足苏南,面向江苏和周边省市,发展应用技术专业,构建以理工为主,人文社科、经管、教育并存的多科性应用型本科学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