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州模式”:改革创新是发展之魂

2008-1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我有话说
东海之滨,瓯江之畔,有一个神奇的城市一直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这里的人民凭着创新意识,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创造了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模式――“温州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1月20日,由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温州模式与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直在争

论和非议中走过来的温州人,此时此刻有太多的感慨。但温州人坚持自己的秉性,成功与失败,更多地让历史、让外人去评说。

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温州人民在改革开放30年来创造的“温州模式”,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温州的实践产物,也是温州人民的伟大创举,更是历届温州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智慧心血的结晶。

大家认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新背景下,伴随着风风雨雨走过来的“温州模式”,一定能打开一片灿烂的天空;以敢为天下先闻名于世的温州人,也一定能在新的征程上率先闯出一条新路。

敢为人先闯出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温州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充分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在资源非常匮乏、条件十分艰苦的基础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胆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创造了生机勃勃的“温州模式”。温州的这条路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的具体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反映。

温州的发展道路是穷则思变的路子。改革开放前,温州的发展条件很差,资源贫乏,基础落后。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温饱问题,是温州最大的问题。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只有13.2亿元,财政总收入1.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元。到198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有477元,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指标都位居浙江省后列。穷则思变,温州人被“逼”着走上发展新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温州全面实现了从生存命题到发展命题的跨越。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215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33美元,财政总收入293.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91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2元,比1978年都翻了近五六番、七八番。现在,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5.85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6.9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大提升。

温州的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的路子。改革创新是温州最大的本钱,是温州的“灵魂”。改革开放30年,温州正是凭着创新的胆识和实践,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吃第一口螃蟹,坚持闯天下捕商机,编织温州人商业网络,在逆境中崛起,不断发展提升,创造了许许多多“全国第一”。温州的改革创新之路,走得比较艰难,过去不仅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还要背着包袱过河。

温州的发展道路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全民创业的路子。温州改革开放的主体是老百姓。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温州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温州,人人想当老板,人人参与创业,千家万户搞家庭工业、千军万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温州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温州已构筑了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发展格局,现有个体工商户24万户,民营企业13万多家,其中企业集团180多家。民营企业数量、工业产值、上交税收、外贸出口、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市的99.5%、95.5%、80%、95%、93%。

温州的发展道路是以商促工、以工强商的路子。改革开放30年温州有三条清晰的路径:一条是从小商品――专业市场――遍布海内外的市场网络。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就有10万供销大军跑市场、推销温州货,后来慢慢地创立了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了遍布海内外的温州人营销网络。现在,温州市场化程度达90%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温州人在全国各地都有专卖店、代理商,全国150多个城市建有温州商会。2007年,温州通过温州人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的产品销售额超过6000亿元。第二条是从特色产业――块状经济――强镇重镇。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依靠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起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逐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并在这些产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又形成了一批强镇重镇。目前,温州已拥有“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34个。全市30强镇区域面积占全市的10.9%、常住人口占全市的33.9%,工业产值占全市63.6%、财政收入占全市61.3%。第三条是从温州人――温州精神――温州企业家。温州人具有敢于创业创新的优秀品质,铸就了“温州精神”。温州人和温州精神推动了温州发展。温州人与温州精神的完美结合,培育了温州的企业家,他们是温州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温州的发展道路是“走出去、引进来”的路子。温州人多地少,交通也不方便,温州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现在,230多万在外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3万多家、兴建市场300多个、建立销售网点40多万个,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遍布中国,世界上“温州商贸城”星罗棋布,温州许多特色优势产品在国际上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这是温州人“走出去”发展的生动写照。这些“走出去”的温州人,不但在当地创造经济辉煌,也为温州引进了国内外大量信息、资源和宝贵经验,推动了温州的当地发展。温州人把温州经济与全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

正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陈佳贵所言:“从创立‘温州模式’、发展‘温州模式’,到‘温州模式’的不断创新,都体现了温州人敢于试验的勇气、善于创造的智慧和务实创新的精神,温州人‘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温州模式’不竭的发展动力,保证了温州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解放思想创造“温州模式”

温州是最早跃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但是温州改革发展之路是伴随着各种争议走过来的。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被争论所干扰,不被压力所左右,大胆地支持引导群众敢闯敢干,鼓励群众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坚定地推进各项改革,注重加强市场调控,不断开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温州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就是对解放思想的最好诠释。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典型地区调研报告总结出了温州发展的4条宝贵经验:

――坚持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温州作为我国较早建立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抄照搬,许多改革创新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提前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浙江省委和省政府、温州市委和市政府对各种新事物和改革创新,始终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在一些有争议的改革问题上,没有因为出现不同声音甚至有反对声音就轻易放弃试验,而是坚持“不争论,让实践来检验”的原则,允许改革、试验,试验成功后再推广,试验失败就退回来,在实践中创造经验,不断丰富政策措施。正是坚持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科学态度,使温州抢得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先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获得先发优势。

――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温州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担当主力军,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建成的“第一座农民城”――苍南县龙港镇、私人跨国农业公司、集资建造的飞机场、民间集资建设的东海长堤和股份合资建设的铁路等。温州的每一步改革、每一次创新,都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不开。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激情,是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温州从解决就业难题、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入手,鼓励支持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这不仅缓解了农村人地矛盾、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城乡交流,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市场主体,推动了市场体系的发育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利率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创新,都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下,依次推进,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因为遵循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温州的许多改革创新最终都能获得成功。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从温州的改革开放实践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是营造发展环境的主体,两个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改革开放之初,市委和市政府鼓励支持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引导支持农村“两户”的发展,形成了全民创业环境;在股份合作企业发展初期,针对不少企业“一年合伙,两年红火,三年散伙”的不正常现象,先后制定促进股份合作企业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上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质量立市战略,引导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推动形成一批骨干企业,使温州产品的声誉得以恢复和提高,实现温州经济社会的第二次跨越。温州的实践证明,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政府的有为作用。

坚持创新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

温州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比重高、贡献大,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温州经济是一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模式,天生具有灵敏的市场嗅觉和创新意识,这种模式,是更多、更直接地建立在尊重市场、注重效率基础上的,这就在体制机制层面,为温州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

随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要求的变化,现在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也呈现出转型升级的勃勃生机。

温州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坚持与时俱进,与企业一同成长,自身素质和经营理念不断得到提升。过去企业家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现在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看黑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许多企业家到国内外有名的高等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一些企业家还被聘为名牌院校的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规则意识明显增强。现在的温州企业家,能够按照法律办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照国际规则办事,坚持诚信守法,注重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安全生产。越来越多的温州民营企业家把回报社会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追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温州的民营企业虽然自身发展也遇到很多困难,但还是踊跃主动支持抗震救灾,捐款捐物3.8亿元,并积极为灾民提供就业服务。

温州民营经济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温州已形成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建成“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汽摩配之都”等34个全国性的生产基地。一些传统产业出现了产品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的趋势。像低压电器行业,逐步向低中高压成套装备转变;汽配行业原来只搞汽车低档零件,现在向高档零部件和专用车、房车等整车产品发展;泵阀行业开始进入高压高温的石油化工、天然气等行业;制鞋行业开始向鞋机制造延伸,并把产品出口到“鞋机王国”意大利。过去企业产品竞争主要靠“以价取胜、以量取胜”,现在上规模的企业更多的是靠“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全市已拥有15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荣获“中国十大品牌之都”称号。

温州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日益重视,过去企业产品技术主要靠仿造,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自主创新,全市企业已与国内外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有许多产品已进入航天、核电等高科技领域。过去温州民营企业“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企业发展“单打独斗”,没有一家上市企业,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联合重组的道路,有上百家企业积极准备上市。企业与国外同行合作的积极性也非常高,现在全市已有一大批企业与世界500强、国际知名公司成功进行了合作。民营企业家过去所有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现在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

温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开辟了新的境界,从过去的劳动力输出为主转向现在的创业人才输出为主,从过去的商品输出为主转向现在的资本输出为主,从过去的开拓国内市场为主转向现在的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并重。民营企业经营的行业领域已从过去的小工业品为主,逐步拓展到能源行业、服务行业和科技行业,并在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投资建立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开辟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