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生就业市场应避免“人为恐慌”

2008-1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本报重庆12月6日电(记者张国圣)“应对金融危机,信心很重要;应对就业竞争,信心也很重要。”重庆工商大学校长助理苟朝莉认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必要,但过份渲染“就业难”,容易使恐慌情绪在毕业生乃至所有在校生中漫延,打击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信心。

苟朝莉说,最近几

年,高校和大学生们对就业形势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也趋于理性,但部分同学对求职产生了畏难和忧虑情绪。所以,在目前的形势下做好就业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他们调整好心态,增强面对就业市场的信心。

苟朝莉介绍,2007年,有一家银行来重庆工商大学招聘。学校非常重视,把招聘现场安排在一个很大的会场,结果来的人很少。带队前来招聘的银行领导有些不快,认为学生的眼光太高了。学校也觉得很奇怪,赶紧去了解。原来是大家都觉得进银行太难,肯定没有希望,所以干脆就不去了。“心态和信心是关键。”苟朝莉说,学校今年特别注重化解学生的就业恐慌,学生们参加双选会的信心更足了,签约率反而比去年同期还高一些。

苟朝莉认为,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就业,本来是件好事,但就业压力应逐级释放,不能全部压到大学生身上。现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很多,有些新闻很客观,但有些却为了吸引眼球故意做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比如沿海某家食品公司要求新进员工先到基层岗位锻炼,前来应聘的博士硕士较多,相关新闻就成了“数十博士硕士争抢卖猪肉的岗位”。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的政策,也被解读成危机加深的表现。这些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恐慌。她呼吁社会与高校一道,像振奋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一样,振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心,而不要用过多地、过头地渲染制造“人为恐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