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8-12-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吴琳 通讯员 孙军 我有话说
位于星海湾畔的大连第四中学曾经是大连市一所有名的薄弱学校。几年前,四中学生的全科及格率仅为30%左右,学区内学苗大量流失,学校始终处于“薄弱学校越来越弱”的恶性循环之中。“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彻底改变了这所学校的面貌。”四中校长王惠芝对记者说。如今的四中,学生每年的全科及格率都达到68%以上,学生的学习水
平由原来的区内落后达到了区内中等偏上的水平。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使原来学苗流失严重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学校学生数已由原来的六、七百人回升到1200多人。

据了解,近些年,大连市城区择校生纷纷回流,2008年全市小学六年级择校学生的80%转回到了本学区初中学校。优秀学生的回流使薄弱学校的生源结构得以改善,大大提高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办学积极性。

1996年,大连市在全国最早提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化的教育发展战略。大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强有力的制度和政策,以保证区域均衡教育的落实到位。经过10余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大连均衡教育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做好公共财政投入均衡

在大连,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政府责任和政府行为,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大连市政府每年还建立了1000万元专项基金,对市内四区推进均衡教育进行奖励。

大连市为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各区政府普遍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如沙河口区2007年教育投入达到2.8亿元。同时市政府在落实县级公共财政投入责任的基础上,市本级财政也逐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仅以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一项为例,每年大连涉农地区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为1.1亿元,其中市本级承担8079万元,占全部支出的72%。

政府的强力投入,使全市中小学已经基本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首先从办学硬件上消灭了“差学校”。目前,大连市内四区、开发区、金州区、旅顺口区都实现了省“双高普九”标准,使城区基础教育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继长海县之后,瓦房店、普兰店、庄河三市也于年内高分通过了省政府“提高普九”评估验收,大连的基础教育又迈上了一个新高度。

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区域师资力量均衡

在基本上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之后,校长、教师等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成了推进均衡化的关键。

2006年,大连开展了旨在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原野行动”,组织名教师、教研人员下乡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年对涉农地区3.1万名教师进行专业引导。同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不足问题,大连还积极探索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实施了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计划、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本科生计划、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计划,顺利开展了“名师送教下乡”活动和百名农村小学教师进城跟班学习活动。

针对城市薄弱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多年来,大连市建立健全了教师交流制度和优秀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政策。据大连市教育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每年全市教师交流比例在10%以上,在2004―2007的四年间,市内四区共交流教师近520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近50%。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课程资源均衡

2005年,大连市政府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确定为政府当年为民办的19件实事之一,全面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截至2008年,全市农村中小学增配计算机22000余台,新建计算机教室850余间,安装卫星接受设备887套,建设“农远”三种模式项目多功能教室113间,工程惠及8个涉农区市县的1000所农村中小学,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已实现“三种模式”的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全部达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条件,广大农村师生可以通过“天网”、“地网”共享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规范管理――做好制度建设保均衡

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是推进教育均衡化的重点内容之一。近些年,大连市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大纲,制定了《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考核

评估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就近免试入学”、公办学校一律不允许招收择校生、严禁学校编设重点班等内容进行了规范,市教育局对这些工作要求每年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市对各区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依据之一。

如今的大连,均衡教育之花处处盛开。对于今后大连均衡教育的发展,大连市教育局局长骆东升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大连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今后,大连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