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抒雁是我国著名诗人、作家,他的诗歌以中国30年来广阔的社会变革、政治进步、文化繁荣为创作背景。30年来,他或歌唱英雄、或赞颂新生活美好、或抨击腐朽黑暗,诗风刚健、清新,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人民性;30年来,他以饱满的激情,以诗的方式应和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以刚健、清新的诗风,写出了许多具有强烈时代性和人民性的优秀诗篇。
“这些诗作不是对历史的追忆,而是历史的情感见证。即便不是对一个个伟大事件的述说,也是由那些事件的波动,在心灵里留下的擦痕。”雷抒雁说。
1979年,雷抒雁写出了长诗《小草在歌唱》。这首当时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杰作,不仅表达了改革开放初期对十年“文革”的最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也显示出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对变革的普遍渴望。
1982年,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雷抒雁又写出了长诗《父母之河》,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激情与黄河的波澜壮阔、与黄河所滋育的中国文化长河衔接起来,最早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相结合的历史命题。
1989年,东欧剧变,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引发了诗人的思考。1991年,他又写出充满哲理的长诗《前方,前方,依然是太阳》,表明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2008年,面对巨大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劫难,雷抒雁又以66岁的抱病之躯写下了《冰雪之劫:战歌与颂歌》、《悲回风:哀悼日》、《生命之花:毁灭与新生》,这些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与对灾区人民的殷殷深情。
诗人,用诗歌沟通人民
29年前的朗诵6次谢幕,29年后的朗诵掌声经久不息,在长治的两场朗诵会上,观众们再次被雷抒雁的代表长诗《小草在歌唱》打动。朗诵者瞿弦和感慨万端:“如果说29年前人们对这首诗的喜爱出于激情,那么今天,人们对这首诗的留恋则出于理智。没有一名观众缺席,没有一名观众离席,没有一丝杂音,那么多盈溢着泪花的眼睛……这些让我更深切地认识到了诗的价值、艺术的价值,人民是多么渴望艺术。”
两场朗诵晚会取得了极其热烈的反响,很多观众评价道:“用诗歌朗诵这种方式令观众重温起改革开放初期那激情澎湃的岁月、理解中国30年来波澜壮阔却又步履艰难的伟大历程,这种用诗歌沟通人民的做法值得推广。”
老百姓们亲切地称雷抒雁为“人民诗人”。许多外地观众连夜赶到长治,一睹艺术家的风采;太原等城市、不少企业对出席这台晚会艺术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继续组织演出。
一位叫做张秋利的长治市民被雷抒雁的诗歌感动,跑前跑后,为朗诵会做志愿者,“我不会写诗,但我以后一定会做一个最真诚的诗歌读者。”
为绝望的心灵送去希望,为冻伤的心灵送去温暖,为隔膜的心灵填平鸿沟,这就是诗歌“柔软的力量”。
长治市副市长尚宪芳说:“雷抒雁不仅是时代进步的见证者,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情讴歌者。他是一位持续30年以诗的方式见证改革开放历史步伐的诗人,他诗歌创作的核心就是处在改革开放潮头的伟大历史、伟大人民、伟大祖国。他对祖国的忧思、对人民深沉的爱恋以及他对当代诗歌的卓越贡献,都使他对‘人民诗人’这个称号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