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创意,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我以为体育在做公益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我的这一认识也是源于改革开放,让我知道了国外那些体育明星在比赛之余都还干些什么,原来在他们的业余生活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做公益,车王舒马赫如此,绿茵场的魔术师齐达内如此,NBA的那些大牌球星们也是如此。就连那个在拳台上凶狠撕咬对手耳朵的泰森,也曾到非洲贫困地区去看望那里的儿童。说实话,当我看到这则新闻时,泰森在我心目中就不再是一个凶巴巴的“野兽”了(泰森绰号野兽),而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君子。
2006年初,我曾策划组织过一篇报道。题目就是“中国体育慈善在启动”。不过当时中国体育界人士参与公益活动尚属凤毛麟角,所以文章标题只能冠之以“启动”二字。现在完全不同了,公益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我认识的不少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就乐此不疲,一年要有三分之一(或许还多)的时间南奔北跑,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称得上是半个公益活动家;还有的在国际慈善机构任专职,那就是全职公益活动家了。我想,这可能是汶川地震灾区救援行动和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服务留给我们的遗产,让我们大家的公益意识都增强了不少。央视的朋友就是这样对我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是国际上公认的2008年中国两件最大的事情,本次公益活动都涵盖了。”
但我还是有几句话想说。我觉得既然是做公益,最重要的就是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得到切实的帮助,或者说是“雪中送炭”,而且一旦开始做这项工作,就要长期努力坚持下去。比如既然担任了体育老师,就应该尽到师长之责,即使培养不出奥运冠军,也应该培养出一两个省级或地、
市级的冠军来,至少是几个乡镇级冠军,因为你是奥运冠军呀,如果评职称应该是特特级的教师了。反之如果只是自己煽情,不管人家的感受,那说不定就会让不知内里的人产生一个误解,以为做公益的人是那些灾区的孩子,因为他们甘当作秀者的配角,而且不取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