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2009-01-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建国 我有话说
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内容与播放器是分离的,比如录音机和录音带、电脑和移动硬盘。书刊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没有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设想一下,如果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文艺作品、科技知识被存储在已经或即将淘汰的电子、数字存储装置上,那么如何完好地还
原它们将成为问题;而且时间越久,还原的难度越大。

随着电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5寸、3寸软盘已经被淘汰;随着数字录音、录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公众普遍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是否有一天也会被淘汰?

现代高科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而且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根据吉尔德定律,大约从2000年开始的25年内,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1倍。随着微处理器和主干网宽带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关器件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U盘和移动硬盘发生新变化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现在保存在U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文档数据也许有一天就会无法打开,正像现在人们很难找到带有3寸软盘插口的电脑一样。

如果有一天,更新的存储和解码技术出现了,你手里的光盘不能播放了,你想过会因此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吗?笔者想过,而且提出以下建议给大家:

第一,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则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

第二,设立专门的技术、文化机构,负责将已有存储器件上的重要内容转化,使其能与新的解码器显示终端兼容。在现实商业活动中,部分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些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要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件上得以保存。因此,仅按市场需求生产新的存储器件还不行,必须设立专门的技术、文化机构来做这项工作。

第三,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这套备用系统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此举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很值得。

第四,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及民间有心人应当有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的数据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笔者认为,在当前提出“使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能够完整、可辨识地保存下去”,不是杞人忧天。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

(作者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如何把软盘里的东西拷进U盘?郭红松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