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时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2009-01-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纪宝成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繁荣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就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我国各项事业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也迎来发展的春天。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传统的文、史、哲学科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经济学获得快速发展;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宗教学、新闻学和国际问题研究等学科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各学科都涌现出一批奠基之作,许多空白领域得到填补,研究方法取得重大突破和创新。对外交流和合作不断扩大,国际声誉逐步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在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智力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应用对策研究显著增强。在传统学科继续发展的同时,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涌现出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推出了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成果。我国用30年时间基本建成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应用、创新体系,成为当代世界多样文化中一支重要的力量。突出表现在:一是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较为齐备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二是建设了一批重要的研究基地,成为理论创新的中坚力量;三是培养了一支相当规模、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四是创造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恢复和加强了人文社会科学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五是人文社会科学开始走向世界,初步发挥了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0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对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新时期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宝贵经验

3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成就卓著,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始终存在着坚持什么方向的问题。3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指导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并取得成就的根本保障。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在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在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完善服务措施,在推进研究机构开放和研究人员流动,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和评审制度,加快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引导者和推动者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享用者,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动力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祖国和人民,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践证明,人文社会科学只有立足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之源。

第二,必须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文社会科学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规律,遵循了科学的规律,它将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反之就会阻碍甚至损害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尤其需要在努力创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方面多做实实在在的工作。首先,要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投入,不断改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生活和科研条件,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克服浮躁心态,潜心学术,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去。其次,要不断探索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包括消除在国家激励方面的制度性歧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按照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既体现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又体现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再次,要积极探索培养和选拔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有效机制,让人文社会科学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第三,必须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贯彻“双百”方针。30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只有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倡导学术自由,才能为学术争鸣和创新提供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学术空间。创造宽松活泼的学术氛围,倡导学术自由,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大力宣传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良好氛围;二要强调解放思想,努力营造潜心学术,鼓励探索、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三要强调实践出真知,强调时代精神、时代要求,引导、鼓励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四要重视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五要保持开放的视野,充分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正确处理继承、借鉴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努力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

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要地位和功能的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出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显示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和功能进一步被重新认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再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01年至2002年间,江泽民同志先后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三次发表关于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四个同样重要”、“五个高度重视”、“两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论断。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世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2004年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我们党关于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针政策。

第二,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创新能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国每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绝对数量很大,但大多数停留在阐释、翻译、介绍方面,还不能很好地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继续改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环境,继续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是人文社会科学界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三,进一步发挥人文社会科学服务社会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会科学较好地发挥了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潜力。人文社会科学来源于实践,也应该自觉服务于实践,这样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人文社会科学既要在学理创新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也要努力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治学之本和活力之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在对经济社会发挥作用时,要把它服务社会的作用和途径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不能急功近利。

第四,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对外交流。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文社会科学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其功能不仅服务本国人民,还在于对外的文化学术传播、交流与推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走向世界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效。但是,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相比,与我国迅速提升的国际地位相比,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对外交流和影响还远远不够。我们要积极探索和改进有利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世界的途径方法、体制机制,扩大中华文化和中国发展经验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就文明互补性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和其他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对话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建设的丰富瑰宝。当前,要积极主动地把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创造性地、多渠道、多方式地推广到世界中去,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传播,也符合构建和谐世界的潮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