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家用腿走出来的作品,70多天的时间,作者一直在走,所到之处都是崇山峻岭,穷乡僻壤,有些是鹰都飞不到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些人只有一套衣服,雨淋湿了没有的换;有些人,天一黑就无事可干;有些人结婚时置办的电视机,到孩子长大也没用上;有些人最大的愿望,是在死前能够看见电灯;有些人为了看一场电视“春晚”,要用“牛尿发动机”从初一到年尾整整蓄上一年的电。看到这些,作者流泪了,不是用腿走,他们如何能体验到这世上真实存在的悲凉呢?所以,这也是一部社会最底层生活状况的纪实考察,仅在这个意义上,《开眼》也使我们开眼和叹息。书中最感人的一节里写道:当通电摸底工作做到一家农户时,带着三个孩子的寡妇以为是来收提留,疑惧地哭了,说:“你们看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拿吧!”每每读到这些地方,我都对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民众和民生写作的立场升起由衷敬意。我也相信,惟有作家,才能把这些人间图景呈现在世人面前。
事实上今天仍有贫下中农,但改变他们处境的不是“文革”而是改革。“文革”十年,使贫农更贫,只有三十年改革,才使工业化的光明照亮了广袤乡村山区的每一个角落。《开眼》详细描述了千家万户终于通电的情形,令人欢欣鼓舞,书中许多图片记录了那些村民在电灯大放光明时欣喜若狂的一刻,更令阅读者心中百感交集。由于“户户通电”工程,是在中央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国家电网公司主动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履行社会责任,确立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战略后实施的,此书也就再生动不过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时代强音。而我们读此书,更深切感受到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真理标准大讨论、没有邓小平南巡、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不可能有今天实现户户通电的综合国力;正如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公共积累,我们也不可能顺利战胜2008特大冰雪、地震灾害和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知微可以见著,这部报告文学写的虽是国家电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却实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雄浑颂歌。与其他反映改革的作品不同,这部作品直接触及了一个更为深入的问题,即:改革开放是否终使全体人民受益,回答显然是肯定的,最起码,“户户通电”这类工程就是通向全体人民的。
《开眼》的描述,是向下的描述,通过《开眼》,我们初次了解到许多默默无闻、辛勤奉献的人们,就是那些普通的电网职工。这些人为了送电到户,常常忍饥挨渴,一两个月不洗一次脸,有的身上生满虱子,被称为“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是个送电的。”他们当中,还有人因野外作业被雷电劈死,有人累死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有关送电人的故事是常人难以知晓的,他们的名字也只是在此书问世后才出现在正式出版物上。读到他们的事迹,感动之余,仍容易联想些东西。我想到的是,同样活在世上,有些人的工作只是给人们带来不幸,有些人的工作却是永远值得怀念。毫无疑义,在山区,在僻野,埋下了每一根电杆的人们,他们都是值得国人尊敬的,他们虽然并不出名,但其生命是有着切实的价值的,因为他们曾经是光明的使者。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已成为最得人心的纪念,在这些日子里,中国的报告文学作家,包括此书的作者,都格外忙碌,他们奔走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为三十年的历史勾画全貌。他们四处被请,供不应求,疲惫不堪,然而,他们无疑也是幸运的,三十年来,改革的业绩有目共睹,改革的恩泽遍布大地,为改革唱颂歌,成为荣光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改革的恩泽也布及作家,赋予报告文学作品以真实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