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9-01-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新开展

《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发表了一组学者文章,探讨了中国的哲学发展问题。谢地坤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研究所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生命力和发展机遇

仍然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对现实的审视与批判中提出未来发展的合理构想,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思维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实践功能。贺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者之间进行开放式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其实质是对人类文明和生命存在的合理形态及可能条件的反思与探寻。中西马哲学之间形成一种健康开放的良性对话格局,是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现代性课题”。吴根友根据中国现代文化建设要求,提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建构面临的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为不同人群提供可供选择的多元价值目标;二是如何立足于中国现代文明建设的基点,重构中国人的价值秩序;三是如何建构新的人性理论,为当代中国人的伦理行为与法律制度提供人性论的基础。他认为,只有在会通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资源基础上才可以谈论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创造。

人口因素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发展

邬沧萍、周俊山在《河北学刊》2008年第11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和减少贫困人口等三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于这些成就的取得,人口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应该受到重视: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外商投资,生产了大量产品,促进了出口;社会抚养比的降低,节省了人口投资,增加了储蓄,为中国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加了人力资本,提升了就业能力;人口城市化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共化与社会化的逻辑

刘尚希在《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公共化和社会化是人类发展的两个侧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公共化和社会化是同时并进的;从逻辑的角度来看,公共化和社会化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彼此渗透的。在公共风险的推动下,公共化过程也是公共权力、法律、制度和各种公共组织形成、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逻辑结论是:所有人的自由发展是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在个体自利动机推动下的社会化过程,是分工、交换、产权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这个过程的逻辑结论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所有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两个过程是内在统一的,在交互影响的过程中推动人类文明螺旋式上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