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朴学西学与新学

2009-0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许旭虹 我有话说
近代以来,学者自觉不自觉都是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来探讨中国学术现代化的。伴随着近现代学术的发展,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先后形成了中心论、异同论、地域差异论及以现代化进程为标志的古今论。然而,如果我们对于以往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成果合而观之,就会发现这些成果都集中于如何理解中西文化
关系的层面上。正因为如此,如何进一步探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中国文化的更新(或曰现代化),就成为当前学人的责任与义务。近读刘家和先生著《史学经学与思想――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思考》,深感此书正是在继承前人中西比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推进到了探索文化更新的新境界,取得了富有启示性的成果。

该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以经学与史学为主体的中国历史文化,力求从中西古代历史文化比较研究中再认识中国史学与经学关系的特性,从而探索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与更新问题。寻绎全书,作者在对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和古代印度思想文化精深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做出了独立思考与富有自己个性的解答。

对于中国经史研究,清儒按由小学而经学、由经学而史学的路数,注重训诂考证、正本清源而有朴学之称,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汉代经学和宋明理学之后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我们今天研究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无法越过清儒朴学成就的。所以,我们今天要研究传统文化的更新,既要纵向处理好对清人朴学的继承与开新问题,又要处理好对西学横向比较问题。合而观之,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即文化更新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史学经学与思想》一书中,作者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清儒在文字训诂等微观方面的巨大成就与宏观见解方面之不足之间的张力,说明清儒成果对我们既是宝贵资源但又不是不可突破的最高极限。我们的经学研究必须自觉地保持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必要张力。”通过阅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创新是采朴学文献考证之精微、撷西学理论思维之通达,切磋琢磨而完成传统文化的转捩更新。这一思路可以说为我们在新时代形成新学问提供了一个示范,即所谓由朴学、西学而新学。书中作者提出了许多新见解。下面略示一例:

在《司马迁史学思想中的变与常》中,作者指出,“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的求真无关致用不同,中国古代史学重视二者的统一;与古代希腊的形而上学重在从常中把握真理不同,中国古代史学深究变与常内存关系。应该说,中国古代史学对于这两对范畴的丰富而发人深省的探讨,其中时时闪烁着历史理性的光芒,是我们中国人也是全世界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作者在对传统史学思想中“变与常”的思想进行了历时性的疏解和横向的中西比较后,揭示出其在世界文明视野下的现代意义,从而完成了对这一命题现代意义的阐发。

综上,《史学经学与思想》一书探讨了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具体实现传统文化的更新,形成了由朴学、西学到新学的新思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