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2008年年度图书

2009-01-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我们的年度推荐

2008年是命运跌宕的一年,也是本部编辑忙碌的一年。一年里为了推荐好书,大家在首都的大小书店淘宝,与各地出版社和读者交流,每月坚持推荐好书上榜,到年底已有100多本。但面

对不断上架的新书,想着还有“深闺待嫁的新娘”,我们生怕遗漏下2008年的好书。为体现光明日报做“文化日记、学术日记”的风格,我们决定再来一次海选,推荐10部2008年度图书,做一次文化和学术出版的“年记”。

因为是年度图书,所以只限于2008年出版的新书。这样每月荐书榜推荐过的上一年出版的很有价值的书,没有入选;还有些文章发表时间久远的合集也没有选择。

我们评选的标准依然秉承光明日报的一贯风格和特色,着力推荐那些思想深、题材新、文笔好、影响大的书。具体来说,这些书能体现时代脉搏和最新思想成果,占据文化学术制高点;选题新颖,内容扎实,有重要价值发现;文笔流畅,深入浅出,适宜广大知识读者阅读;经过了一定的评论、阅读和市场的检验,赢得良好口牌。于是我们以每月荐书榜和书评文章为基础,撒网各地媒体、专家、读者推荐的书目,努力做一次总评。经过初选、一轮、二轮,终于10本图书跃然纸上,如同亲身孕育的婴儿。

从评出的这10本书看,有对时代主题图书的推崇,如《邓小平改变中国》、《中国文化读本》;有对严肃著作的尊重,如《中国近代史:1600至2000中国的奋斗》、《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有对人物命运的关切,如《陈寅恪与傅斯年》、《剥洋葱》;有对当前事态的关注,如《崩溃》、《美国怎么了》。总之,这是2008年图书在这里的角逐,也是本部编辑的慎重选择和推荐。

应该说,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今天,这10本书并不能说明太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事实上,许多有价值的图书都有各自的受众群,都被喜爱它、需要它的人热心地读着。为此,我们将票数稍少的20本图书做为推荐提名,一并呈现给读者。开卷有益,只要人们能从书中获得有益的思想、知识和愉悦,就是我们书评编辑的价值追求。

记录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邓小平改变中国》

推荐语:对每一个生活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来说,20世纪的1978年,是应当永远铭记的历史时刻。那一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的命运,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改变。

本书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真实记录了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革”结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全书从粉碎“四人帮”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历史事件,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胡耀邦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摆脱长期的“左”的错误束缚,走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路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

叶永烈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与自强――

《中国近代史》

推荐语:聚焦中国近现代史,“悲情”与“抗争”很容易成为我们认识的主调。如果我们将时间的尺度放大,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在本书中,“奋斗”与“自强”从“悲情”与“抗争”的背后浮现出来,成为我们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另一个视角。

加大时间跨度,让人们能更为容易地摆脱“近代中国只是不断对外敌打击作出回应”这样的“应激说”的思维局限。作者沉入历史深处,试图通过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解释近代中国从沉沦走向新生的过程――近代中国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改造国家,使之从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1912年共和革命、1919年的思想革命、1928-1948年间国民党的建国运动,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每一阶段都是艰难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败,它们加在一起,对中国重现青春活力作出了贡献。”

(美)徐中约著计秋枫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

《崩溃》

推荐语: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被认为是“文笔优美的生理学、地理学和进化生物学专家,知道如何向大众读者解释那些难懂的科学术语”,他出色地用《崩溃》陈述了其对文明悲剧的忧患之思,读来振聋发聩。

震撼来自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案例。作者在书中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失败者。首先,他考察了历史上几个社会的崩溃。继而,作者的笔触进入现代社会,先后讨论了四个案例:卢旺达的种族屠杀,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的对比,中国,澳大利亚。通过对人类成败史的案例分析,一个严酷的事实出现在每一个人面前;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净化、容忍的能力是有限的,环境恶化导致社会崩溃。由此,作者向世人预警:由于当前的人类社会过着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惟一的问题在于,是以我们自愿选择的愉快的方式来解决,还是以不得不接受的不愉快的方式来解决,如战争、种族屠杀、饥荒、传染病和社会崩溃等。

这是每一个人都要做出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类第一次面临全球崩溃危机的背景下。因为,今天,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调整,更确切地说是生存方式的改变,都与我们生活的星球的环境息息相关,与全人类的生机密不可分。

(美)贾雷德・戴蒙德著江滢、叶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还原历史事件现场――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推荐语:“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研究的是国共两党关系史,这一选题清晰明了并且足够引人关注,无论从现实政治还是历史研究的层面,都有深入探讨的价值。该书在史料运用方面较之以前有很大不同,更多地参考了一批过去不曾被使用的台湾方面保存和出版的国民党方面的史料。由于作者变换了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国共关系,挖掘出不少值得重视的史实细节,新见迭出,也显得更为客观。作者本着努力求得历史之真的态度,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现场。他不单单将眼光放在影响国共关系的大事件大场面上,还努力深入到各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中,试图更加接近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变化的情况及原因,从而更加细腻地考察了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过程。由于蒋介石日记等重要原始文件在该书写作时仍未全部开放等史料不足以及其他方面的局限,作者本人对此书仍抱有遗憾,即便如此,《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仍堪称当今学术著作的典范。

杨奎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展示国人的心灵世界――

《中国文化读本》

推荐语:作者在书中展示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作者用现代人的眼光,用活的心灵去融会传统,讲出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韵味。一张琴、一壶酒、一座佛雕,都在作者的笔下风味溢出,释放出无穷的意味。本书以感性叙述带动精神意蕴,图文并茂是一大特色,书中精美图片给人直观的美感是文字无法替代的。同时,这本书让古典文化与时代同行。在作者笔下,古代的、久远的文化遗产都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古和今的隔阂仿佛从不存在。那种气脉相通,一以贯之的中国文化精神内韵令读者清晰可见。

这本书的表达重在展示而非解释,是呈现而非辩护。深入浅出,不说教,不盛气凌人,不低眉献媚,这需要高超的叙述技巧和深厚的思想功力。叶朗、朱良志两位教授在哲学、美学、艺术等诸文化领域的多年深厚积累,在这一读本里浓缩展示。

叶朗、朱良志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找回作为“人”的自信――

《去圣乃得真孔子》

推荐语: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化,大多是通过不断对经典重新解读而叠加重构而成的。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被阐释,孔子和《论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浅阅读盛行的今天,这样的文化符号有时甚至被当作“鸡精”用以勾兑心灵鸡汤式的现代滋补品。李零的《去圣乃得真孔子》反其道而行之――透过《论语》,努力去分辨一个真实孔子的样貌。相比作者此前解读《论语》的著作《丧家狗》,“去圣”显得更加通俗,也更能施展作者纵横驾驭材料的功力。

对神圣的崇拜,反映出的,是对“人”的不自信。这始终是笼罩在我们文化传统上空的一片阴云――统治阶级为渲染受之天命而频频编造帝王降生时的异象吉兆;黎民百姓也不断将包拯、关羽这样的人间英雄送上神灵的宝座;时至今日,造神的意念仍不时在某些人的头脑中萦绕。在这样的集体意识下,孔子之“圣人”,也必然因其“圣”名而渐失“人”性。事实上,当李零将他人强加在孔子头上的神圣光环去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充满生趣、令人心向往之的时代思想者。

找回作为“人”的自信,焕发出人性应有的光彩,当是时代的进步。

李零著三联书店

揭示金融危机背后原因――

《美国怎么了》

推荐语: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使读者回到了现实,叩问缘由。《美国怎么了》正是一部深刻揭示危机背后原因的书。

作者克鲁格曼是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揭示事物本相上确有独到之处。书中从20世纪30年代前镀金年代的经济不平等,说到70年代以后不断加剧的两极分化和当前的经济停滞。作者认为,这是保守主义运动掌握美国政府的必然结果。而二战后婴儿潮时代美国中产阶级的成长则是受益于罗斯福的新政。克鲁格曼指出,这两种方向的发展都是由组织化的政治运动所引导的。他在书中深入探讨了美国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运动”对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不良影响,主张政府应发挥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正的作用。克鲁格曼这本书,有助于我们从更深的历史视角审视美国,突破那种简单的印象化判断。作者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被誉为“自凯恩斯以降,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

(美)保罗・克鲁格曼著刘波译中信出版社

诺奖得主的人生自省――

《剥洋葱》

推荐语:这是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回忆录。年届八十的君特・格拉斯在这部回忆录中自揭隐瞒了六十年的人生污点:十七岁时曾加入纳粹党卫军。从而引发震惊世界文坛的“格拉斯党卫军事件”。

格拉斯在书中记叙了他从12岁到32岁的生活经历。他的经历与许多同时代的人相似,但这部回忆录有它的不同寻常之处:让人们看到了正视自己人生污点的勇气和说出历史真相的责任。这也是《剥洋葱》最大价值所在。恰如作者所言: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回忆就像洋葱,每剥掉一层都会露出一些早已忘却的事情,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

(德)君特・格拉斯著魏育青等译译林出版社

学术大师与他们的时代――

《陈寅恪与傅斯年》

推荐语:一部好的人物传记,除了要真实客观地反映传主的生平,还应该具备吸引读者阅读的文字魅力。本书作者兼具作家优美的文笔和史家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使得该书不仅构思精巧,叙事流畅,而且因其丰富的史料支撑,具备足够的厚重感。为陈寅恪傅斯年二位单独所作之传记都曾经见诸于世,多年前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还曾经在读书界引起过一时热潮。但是将这二位大师放在一起作一番评传,此书应该还是首次。更值得一提的是,虽名为陈寅恪与傅斯年作传,该书却没有把眼光仅仅局限在陈傅二人的生平事迹和学术研究之上,而是以探寻这两位学术大师的渊源和交往为切入点,生动鲜活地描绘了罗家伦、鲁迅、顾颉刚、王国维、胡适等一批与他们有关的知识分子群像。由于陈寅恪傅斯年的影响力之大,这使得该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术史的基本风貌。

岳南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解读历史人物的新视角――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推荐语:本书从解读李鸿章的重要奏折和信函入手,从“为官”、“外交”和“洋务”等方面考察李鸿章的为人和事功,力图还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李鸿章的奏折和信函内容涉及晚清四十年朝廷的内政外交大事,其中既可以寻出李氏由幕僚到封疆大吏到晚清重臣的人生轨迹,也可以看出晚清帝国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以至崩溃,还可以看出李氏在官场纷扰之中的种种心思和权谋。作者摆脱了长久以来对历史人物种种简单化、概念化的评价,通过对原始材料的研读、分析、评讲、议论,令人信服地指出:“既要做官,又要做事,既要维新,但首先是自保。这才是李鸿章。”体现了一个严肃的学者探求历史真相的可贵努力,视角新颖独特,论述扎实有据;通俗的文字表达很好地照顾了一般读者的口味,学术性、可读性兼备。

雷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推荐提名书目(20部)

《未央歌》鹿桥著黄山书社《聆听父亲》张大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花城出版社《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杨天石著山西人民出版社《三生影像》聂华苓著三联书店《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李零著三联书店《小姨多鹤》严歌苓著作家出版社《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斯曼著何道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大象的眼泪》[美]莎拉・格鲁恩著谢佳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信息改变了美国》[美]钱德勒等编万岩、邱艳娟译上海远东出版社《采访本上的城市》王军著三联书店《民国采访战》[美]哈雷特・阿班著杨植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东亚的沉没》雪儿简思著中华书局《庵上坊》郑岩、汪悦进著三联书店《推拿》毕飞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分手信》[美]斯帕克思著李仪芳译天津教育出版社《我是我的神》邓一光著北京出版社《牛奶可乐经济学》[美]罗伯特・弗兰克著闾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海权论》[美]马汉著范利鸿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贪婪、欺诈和无知:美国次贷危机真相》[美]比特纳著覃扬眉、丁颖颖译中信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