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川灾区群众欢乐祥和闹新春

2009-0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余长安 练玉春 周龙 我有话说
汶川地震后第一个春节的脚步渐渐临近。四川灾区各地群众自办文艺节目、放映坝坝贺岁电影,举办灯展、庙会等各种特色民间活动,尽情展现灾区人民加快建设新家园的昂扬精神,尽情展示灾区充满生机、欢乐的新春文化氛围。

民俗文化唱大戏

还在元旦前,地震重灾区广元市的有关部

门要求全市各地都要在2009年春节前,因地制宜地编排一台老百姓喜爱的联欢晚会。几天前,青川县的《山歌再起》新春文艺晚会精彩亮相,别具特色的灾区“春晚”拉开了序幕。

去年11月,青川县“春晚”要在全县征集节目和演员的消息一传出,县属各局机关、乡镇学校的文艺爱好者们纷纷报名,他们中有七八岁的小学生,也有年届七旬的老人。县文化局很快创作出剧本,当地知名的川北薅草锣鼓艺术团要求义务承担演出任务。得知青川要搞群众“春晚”,对口援建的浙江省有关单位“千里驰援”,派出专业艺术家赴青川进行舞美和音乐指导。

大仓库成了排练场。数九寒天,条件简陋,可是临时聚拢的群众演员们排练非常认真,每天从早上9点到傍晚7点,排练从未间断。

“坚强”、“感恩”和“信心”,是《山歌再起》文艺晚会的主题。青川人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主线。“青川的山歌重新唱起来了,它表达出了我们重建美好新家园的信念!”灾区群众说。

吹唢呐,舞花灯,耍杂技。为让百姓能在春节期间一睹民俗文化大戏,广元市利州区和剑阁县的春节晚会用民俗文化唱主角。利州区精心打造的原生态歌舞剧《红烛映九天》,把当地青年男女相恋、说媒、迎亲、拜天等民俗,融入川北民歌和舞蹈中,用舞台艺术表现民间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表现出灾后群众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

羌家锅庄跳起来

1月19日,一年一度的安县春节联欢晚会在县文化广场上演。晚会上,“欢欢喜喜过大年”、“不屈的脊梁”、“美好新家园”三个篇章共14个“本土原创”节目,喜庆欢快,热烈跳跃,表现出灾区人民“丰收年,灾难年,大年小年都是年,我们挺起胸膛朝前赶”的乐观精神。

情景歌舞剧《欢欢喜喜过大年》通过表演唱的方式,生动地反映出地震后安县灾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场上,灾后第一个春节家家户户端出自己准备的年夜饭相互品尝,茶坪乡的“山婆婆”和男女老少唱起乡土味十足的段子,欢声笑语在废墟上回荡。

《欢欢喜喜过大年》上演后,深深地感动了对口援建安县的辽宁省援建指挥部的同志们,他们决定要把这个节目推荐给辽宁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让全国观众都看到灾区人民的乐观精神。

“咧雄咧,咧雄咧,羌家的锅庄跳起来!”1月19日晚7点,北川县擂鼓镇文化广场上人山人海,村民们欢快地跟着节奏舞蹈。一位老人穿行在队伍中,时而纠正这个的动作,时而嘱咐那个要踩到点上。他兴奋地对外地客人说,春节要点燃篝火,穿上民族服装,热热闹闹、喜喜庆庆地跳几个通宵,把羌族对明天的憧憬跳出来,让羌文化在节日中传承发扬。

老人名叫王官全,羌族,是镇上的退休教师、被尊为“释比”。“释比”是羌族对文化传承人的称呼,县里曾上报他为省级羌族祭祀传承人,但还没批下来就遇上了地震。

王老师13岁被招进北川川剧团。70年代,他到小寨子沟辅导群众学样板戏,跟村民们学会了跳锅庄。他迷上了自己民族热情奔放的舞蹈,开始学习、收集、创作,想让羌文化发扬光大。从此以后,他陆续创作了羌舞《出猎》、《漆工舞》、《情系山里娃》等,用羌舞的舞蹈技法表现现实生活,很受欢迎。

擂鼓镇党委书记韩忠明说,今年是震后第一个春节,镇上要组织板房区、各村寨跳锅庄,舞龙灯、狮子,打腰鼓,耍花棒,让受灾群众忘记伤痛,走向欢乐祥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