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甘肃陇南1月28日电(记者赵达、陈宗立)“独木桥上心骨寒,铁索桥上颤巍巍,仅仅只有一河隔,穷富两地各洞天”。这是甘肃省陇南市群众形容行路难的一段顺口溜。日前,随着覆盖当地8县1区的100多座便民桥相继建成通车,有效解决了灾后重建材料运输难题,也使得几十万名群众出行难、过河难成为历史。
据了解
自2008年初,陇南市决定用三年时间,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建设302座便民桥,重点解决白龙江、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川坝河谷区群众过河难问题。
地震发生后,灾后重建工作十分繁重,在无项目、缺资金、物价高的特殊情况下,当地政府克服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涨价的影响,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项目建设,统筹安排,筹资金、保质量、促进度。
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的包括拱桥、梁桥、板桥、吊桥等桥型的106座便民桥除了3座完成主体工程外,其余已全面竣工通车。这些桥中,最长的145米,最短的6.8米,总长有4200多米。一座座新桥,像漂亮的彩虹一样,飞架深山峡谷、河流两岸,很好地解决了当地303个村32.6万群众和93所学校学生过河难的问题,也使灾后重建工作更加顺畅。
据悉,陇南今年还将继续投资1.6亿元,新建106座便民桥,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市的交通得到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