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殿荣:创新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

2009-0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莹 我有话说

图左一为李殿荣

新闻人物

“我一直在从事杂交油菜的科学研究,这次能够获奖是多年来积累的结果”。获得“高油双低杂交油菜秦优7号选育和推广”项目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李殿荣说。

71岁的李殿荣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员、我国著名的油菜育种专家。秦优7号是继他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秦油二号之后,潜心研究多年的又一项重大成果。

“这个品种我们从1983年就开始研究了,主要难点在于要把许多优良基因,如高产基因、高油基因、抗逆性基因、广适性基因等聚合在一起,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我们采取‘优质+杂优’的技术路线,利用多亲本、多基因聚合杂交的方法,才成功地把这些优良性状聚合起来”。李殿荣说。

“高油”和“双低”是秦优7号的两大特点。李殿荣介绍,“秦优7号”含油量在43%左右,而芥酸和硫苷含量均符合国家高油双低优质品种标准。因为它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居国内领先水平,所以,秦优7号成为目前我国适应区域最广、连续4年年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截至2008年,累计种植达4375.1万亩,创经济效益41.54亿元。秦优7号还是我国黄淮和长江下游油菜区试的对照品种,农业部推介的油菜主导品种。

自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李殿荣从事油菜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已有38年了。“我原来在农垦系统工作,农场的生产需要就是我搞研究的项目和任务。”李殿荣回忆说,“那时农场生产上需要生长紧凑、适合机械化收割的农作物品种,而引进的品种不能适应机械化收割的要求,所以我就开始搞育种研究。”

油菜、小麦、棉花……只要是农场需要的农作物品种,他都研究。1976年在油菜科研工作中,他发现了雄性不育株,尔后便开始专门从事杂交油菜的育种研究。

38年培育出13个新品种,李殿荣算得上是一位高产的油菜育种专家。怎样才能具备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李殿荣认为:“首先要有敢于创新的思想,要树立一个比较高的目标,还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思路和方法,最后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能成功。”

他还强调了实践对于科研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搞科研就是一个不断研究实践的过程,要学以致用。“要正确认识学习是为了应用,是为了用所学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去建设我们的国家,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找工作。”李殿荣说,现在的年轻人,常常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他希望年轻人从学习一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要知道实践才能出真知。

科研之余,李殿荣喜欢“打打乒乓球、看看电视”,却抽不出时间。他告诉记者,自己通常有4个去处:试验田、实验室、办公室或者推广新品种的路上。他的同龄人大多都已离开工作岗位,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却奋斗在科研一线,保持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强度,也“没有周末的概念”。

这样不觉得辛苦吗?“一分劳动一分收获,的确是比较辛苦,但是如能有所收获,我就感到很欣慰了。”李殿荣说。

43%的含油量并不算很高。李殿荣透露,他目前正在选育含油量50%以上的高油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我们已经培育出含油量高达55%以上的种质资源,现在正在进行高油品种的组合试验,不久将会进入生产。我们有信心将杂交油菜的含油量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20%以上,这无疑在油菜育种上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