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既是学校的主体更是学校的“主人”。怀着这样的理念,厦门理工学院大力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并树起了创建文明学校的“风向标”―――把学校建成学生们喜爱的“家”。
把发言权交给师生
学校曾经因为一封投诉信而引发了一场“效能建设”风暴。一名教师因对校内某行政管
让师生大胆地把想说的话说出来,“院长信箱”就这样应运而生。“院长信箱”自设立以来,平均每年收到师生、家长来信1000余封,每封来信院长必看,每个事项分管领导必问,每个问题相关部门必答。“院长信箱”成了师生们建言献策的好渠道。
学生在宿舍使用电脑,时间上如何限制?厦门理工学院把决定权交给了学生。这个问题引出了学生听证机制,让学生一起来思考如何完善学校管理,共同参与校规的制定。学校针对“学生宿舍电脑使用”、“夜间迟归管理”和“教室开放时间及开放数量”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先后3次举行听证会。现在,学校正在筹备第四次听证会,就“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标准和方法这一热点问题再一次进行公开听证。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厦门理工学院辅导员工作提纲》,要求辅导员校正工作“准星”,从“管理者”和“布道者”的道德高地上走下来,转变角色,把关心、帮助、服务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思想上的导师。
在厦门理工学院,你还会听到“温情三步曲”这样新鲜的词。“温情三步曲”是学校根据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三个学生教育主题活动。期初的“手牵手・一起走”主题教育以学生假期后收心为目的;期中的“爱国・爱校・成才”主题以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为主;期末的“关心・帮助・迎考”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和迎考。
厦门理工学院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到了“暖心―动情―入脑”。提起“喜迎十七大・心中的话儿向党说”大型主题活动,厦门理工学院的师生至今记忆犹新:5000多名师生齐聚在鲜艳的党旗下,面对巨幅党旗向党诉说心里话。活动结束,但师生们久久不愿从现场离去,不少学生当即表达了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强烈愿望。正当师生热情高涨的时候,学校启动“宣传十七大・走进新农村”主题活动,与学院所在地集美区后溪镇联合举办“幸福的歌儿唱起来”联欢晚会,共唱新生活;邀请重点建设工地工人、当地居民互动访谈共话新农村。系列活动把党的十七大精神带到了工地社区,带到了乡村地头,所到之处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厦门理工学院“周末文化大舞台”打出这样的旗号:不论才艺是否出众,只要有热情,只要有意愿,就可以登台展风采。“舞台‘高度’降低了,尽管秀出你的精彩”在同学当中形成共识。一个个具有浓郁闽南风情的“Li-Ho”歌仔戏专场晚会、激昂奔放的“青春礼赞”诗歌散文配乐朗诵会、“我的中国心”校园音乐会、清新活泼的“浪漫之约”校园民谣音乐会等一系列风格迥异的特色活动轮番上阵。
参与就能收获快乐。厦门理工学院的星级“文明班级”创建活动,让同学们再次享受到付出与收获的快乐。从一组数据中,我们找到了印证:参与首届星级文明班级创建的仅76个,正在参与第二届星级文明班级创建的就有201个,参与率超过85%。星级“文明班级”创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文明班级变传统被动的“评”为主动的“创”,由过去的“点”到现在的“线”。
对贫困生来说,要做到“快乐”并不那么容易。厦门理工学院贫困生从接到入学通知书开始就能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帮助和便利。这个让贫困生心里暖洋洋的“绿色长廊”,还把帮扶工作延伸到学生家门口。眼下,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让许多人愁眉不展,但厦门理工学院早早就为学生操起了这个心,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让学生好就业:下功夫培育VIP客户,拓宽就业渠道;提倡“眼高手低”,培养积极的就业观念;建立个性化的“毕业生个人信息档案”;举办就业训练营,实行点对点的就业指导;建立优秀毕业生特色“就业档案”;建立困难毕业生“资助制度”,帮扶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