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年伊始,《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集众智,广纳群言。教育改革再次从国家的议事日程走向公众的视线。
经过新中国近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同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近些年来我国许多社会事业改革相对滞后,社会各界对教育改革的呼声尤为强烈。而就当前国际国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实际而言,教育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抢占人才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处在全新起点的中国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重大机遇,同时也迫切需要我们应对许多从未遇见过的新挑战。处在新起点就要有新思路,面临新机遇就要有新举措,应对新挑战就要有新对策。而新思路、新举措、新对策并不能靠过去的成绩和荣誉自然获得,必须在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凡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我们就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文明进步、教育发展、科技创新更是如此。过去的成绩和荣誉来源于改革创新,今天,同样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才能克服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切困难,才能完成这一艰巨而重大的历史任务。
从教育内部的具体工作来看,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解决的确已经迫在眉睫。如怎样办好义务教育、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等等,无不需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而且要靠深化改革。改革就要打破许多固有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要打破既定利益格局。这自然可能会涉及到改革中形成的新的矛盾,其间可能还会有各种利益博弈。但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诚心诚意地欢迎推进教育改革的真招、实招,要坚决杜绝那种津津有味、头头是道的口头改革,防止那些打着改革旗号而实为折腾的假改革,还要摒弃一味空洞说教而遇到问题绕道走的伪改革。
因此,要制定一个充满改革精神的、管用的规划纲要,首先需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此外,制定一个让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看得亲切的规划纲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也要大力改进文风、创新表达,少一点哗众取宠之心、多一些实事求是之意,不要装腔作势、玩弄词藻,甚至于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要尽量使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文风清新、表达新颖应当而且必须是一个充满改革精神的规划纲要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