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群发的拜年短信铺天盖地涌来的时候,祝福也就很容易演变成应付了事、成为打点人情世故不得已而为之的随波逐流。这样的短信也就会让人产生不被重视或不被尊重的感觉,“拜年”似乎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味。那些群发复制的短信辞藻繁复华丽却让人感到冰冷生硬,感动、亲切、回味这些收到新年祝福应有的感觉似乎都与其扯不上边。
曾几何时,我们的拜年形式从到别人家里坐一坐、聊一聊变成了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再变成发个短信,又变成群发短信,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祝福的意味却越来越淡。我们的拜年形式其实已经如此简化了,难道连输入几个字的耐心都没有?群发复制短信,从感情的层面上讲,缺乏真诚度,缺乏人情味,从文化层面讲,短信简短的话语应该是有生命的,应该是有独创的,而不应该是让人感觉一种堂而皇之的全民抄袭。
大概我们现在的人际圈子都广了,发个短信,几百个人的年都拜了,而在过去,就是把腿跑细了也不可能去几百家登门拜年呀。有些人也认为,不就是个短信吗,谁会当真,看完就删了。所以,拜年的含金量肯定也就低了。这其实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一个态度的问题。春晚的“真唱”为什么拿来大书特书,就是因为真实是生命,哪怕唱得破了嗓子走了调,也比看着大大小小的腕儿们拿着话筒、做出或深情或声嘶力竭、实际却不出声的对口形强,与其那样,那我们干脆听碟片算了,或者再看看歌唱家们的“表演才能”就足够了。我们要的就是有血有肉的艺术,有血有肉的生活。
创新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小小短信,方寸之间,也理应承载着我们的创造力。句短字精、率真睿智、幽默传情,如果能认真对待、好好发挥,许多人的幽默感和文学素养其实并不缺乏,但“群发”的照搬却把这种创造力销蚀掉了。“创新”的意识不仅仅是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应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诚、真实、创新,这是我们的国家、民族多么崇尚的东西,而群发的拜年短信却和这些可贵的品格离得远。对此我们不可小视。
在我收到的拜年短信中有一条是我一个多年不曾见面的初中同学发的:“你好吗?很牵挂你,要是能见见你该有多好!”今天再看,我依然觉得很温暖很感动。朴实而真诚,这样的短信才能真的把心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