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我逃难回到故乡安徽西南的太湖县。六邑中学位于县城西八里大别山麓的山峁――姜家岭,丛山环抱中有二十多间屋租用作校舍,站在黑板前面是一位从安庆过来的老师叫金真逸。听他讲黄遵宪的《台湾行》,倭人强行割
除了金老师,当时安庆六邑中学还有从安庆逃难来的教几何的陈亦鲁,教三角的马次强,教物理的王甸平,教语文的李西溟。这些都是省城一流的老师,因逃难被六邑中学聘请了。而逃难回太湖的六邑中学校长赵纶士,从二十多岁就在安庆教书,熟悉了解平时也不易聘请到这些好老师,不想逃难聚在一起了。
每天清晨上课前要早操,早操时大伙唱起校长赵纶士写的校歌:“天柱峰高,是长江中流砥柱。”原来,大别山的主峰叫天柱峰就在学校东北不远,它被汉武帝尊为南岳。早操后,师长照例做半小时讲解。那时,主要讲抗战形势希望同学像挺立的天柱山,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眼前是消灭日寇,还我河山;往后更是复兴中华,建设新中国。正是这困厄危难中成为时代栋梁的大志激励同学努力学习。
我的同学孔凡礼后来成为宋代文学专家。他在《安徽省太湖中学志》序言中写:“赵纶士先生……受命于艰难之际,在我县接办安庆六邑中学……没有操场,师生削平高包,自辟操场。校舍须扩建,师生到老城搬砖运料,排成长蛇阵,首尾长达一二里……纶士先生称这种办学为‘开山’,也就是创业。于是,就形成了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了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就形成了朴实谨严的优良校风。”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太湖中学辗转于姜家岭、太湖归城之间,大雨时面临洪水威胁,学校东迁,又一次面临困境。此时,太湖县政府全力筹款,支援解决新校园供电、道路、排水、绿化等问题。新校长李时明似贫僧化缘,各校友、赵朴初等家乡名人,还有香港的邵逸夫、陆达权等都伸出援助之手,上世纪90年代建成花园式新校舍。
1990年从小在太湖乡下度过童年的朴初回乡来太湖中学,题词:“难学能学,难行能行”。勉励师生在艰难困厄中前行。
2006年,太湖中学百年校庆之时闻之:东迁以来,教绩更是骄人。升学人数骤然增长,北大清华录取近百。一个山区中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但此时校长潘德安以为太湖中学仍在艰难地爬坡。我又想起抗战校歌和赵朴老说的难学能学,难行能行,艰难困厄玉汝于成!
■赵洛
作者系北京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北京市出版机构,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编辑有《北京古籍丛书》、《北京历史地图集》等。著作有《宝地》、《北京的故事》、《京城偶记》、《宝地宣南》、《诗人赵文楷》等。太湖中学1944届毕业生
安徽省太湖中学 安徽省太湖中学创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县立中学堂。1912年以后,学校几易校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学”,200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建校近百年来,太湖中学向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毕业生。 |
一篇回忆文章,或许不够全面,不足以讲透。今天,我们刊发安徽省太湖中学两位耄耋之年的校友对母校的回忆。他们,从历史中找寻母校值得珍藏的记忆,向我们展现母校的不同侧面。 ――编者 |
母校回望 |
网络支持:光明网新浪・新浪教育 互动热线:010-67078528 67078146 网络博客: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政编码:100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