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观与生态哲学
夏东民、陆树程在《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敬畏生命观是指人们对生命尊重、关爱、敬仰、维护的系统认识和价值判断,是人们在处理一切与生命相关联的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持有的敬重生命、珍
我国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孙文凯、白重恩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对消费的研究是福利经济学考虑的重要内容,按照传统的理论,消费主要受当期收入或持久收入的影响,但收入波动、财富以及其他家庭特征因素都会影响消费。作者通过对1986年到2001年我国农村地区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波动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在不断增大:1992年以前,较大的收入波动导致较少的消费,但在1992年后影响则不明显,这可能来自于金融约束的降低。农户消费的其他正向影响因素中,收入仍是最主要的因素,但影响力随着时间在下降,财富、通胀等反市场化的因素作用明显增大,干部身份和受教育水平提升也促进了消费。较大的家庭人口数量是农民消费的主要负面影响因素。
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中的几个问题
仰海峰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撰文指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作者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精神在于批判传统的理性形而上学、批判资本逻辑、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这三者处于内在的统一关系之中。二是如何处理好文献、思想与历史的关系。作者认为,今天阅读马克思,更需激活马克思哲学中富有生命力的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回到马克思的文本之中。三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及其思想文化史,真正做到从马克思走向当代。作者指出,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直接影响到马克思哲学当代形态的建构,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