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一名初三学生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时间表质疑“减负”的效果:早上5点40分起床,6点10分到校,到21点50分放学,11点睡觉,中间时间都在学校,每周只有周日下午放假2个小时洗澡。
这份时间表引起许多关注,《规划纲要》第二轮征集意见的20个问题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教育本身承载了过重的负担。这些负担具象化为学生的作业和教师的工作评价。公众往往从自己或者孩子的感受出发,提出为学生减负,殊不知,教师也需要减负。本文开头那位学生的时间表,同时也是许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时间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同样,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则会对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产生影响。
“教师工作要回归本位: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不能超过八小时工作制,教师要有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人民网的一位网友这样表达自己对《规划纲要》的期盼。
就如同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没有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发掘潜力一样。教师要想给学生提供创新性、有趣味的课堂教育,确实需要有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是那句老话,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同样是第二轮征求意见的问题之一,受到公众高度关注。随着全社会对《规划纲要》的参与积极性高涨,可以想见关于教师的问题又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希望在新的思考过程中,能够有更多公众关注教师减负问题,关注教师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