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组织人事体制改革也迈出了重大步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乔盛著《人才论》一书,对我国现代组织人事体制改革、培养人才、选用干部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探索。
在书中,作者透过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纵观当代世界变化的风云激
作者认为,组织人事部门对人才的辨识和选用,要严格按照“能力标准”、“道德标准”、“学识标准”、“体格标准”来进行综合考察;对人才的素质要从“行为素质”、“心态素质”、“言辞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准确判断“人才权力调控价值”、“人才货币流通价值”、“人才知识转化价值”、“人才数字增减价值”;科学分析人才的“民本思想”、“权本思想”、“钱本思想”、“物本思想”、“法本思想”、“德本思想”、“命本思想”;对人才要合理使用“组织措施分割”、“职业界限分割”、“地域迁徙分割”、“资源配置分割”等调控方法;特别是作为人才者要防止和避免陷入“知识能量光环误区”、“为官能量光环误区”、“金钱能量光环误区”、“地域能量光环误区”、“时空能量光环误区”等极端唯心人才观的泥潭。
管理人才者和人才共同构建科学的人才市场大厦,是充分合理开发和使用人才资源的艰巨任务。《人才论》从“德才资源组合”、“才能资源优化”两个方面,提出在发现、使用人才的整个过程中,要在“爱才轻德”、“重德妒能”、“爱才重德”、“轻德妒能”、“才尽人留”、“人走才存”、“才尽人走”、“人留才存”等层面,对人才科学择选,分类对待,因人而用。现代科学人才机制下的运行市场,要把那些真正具有“德、才、学、识、体”的各类优秀人才选拔到适合的岗位上来,改变陈旧的以“文凭论”、“年龄论”、“户籍论”选用人才的老方法。不可以片面地强调“高文凭、高学历”的选贤功能作用,不可以极端化地用“年龄杠杆”来升降干部,不可以拿“户籍界限”调配人才资源。《人才论》从科学发展的人才学角度切入,深刻地解析了“文凭”、“年龄”、“户籍”在现代选用人才体制上产生得与失两个方面的社会影响、实际效应。
《人才论》所构建的科学人才观理念和机制管理框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人才思想,将是人才学领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探索,对加快我国组织、人事、人才体制的改革、完善、健康运行,有着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才论》乔盛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