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1日电针对各界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今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一些大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对于就业前景还保持着“精英教育”时代的期望值,这与现实境况形成的巨大落差,造成了中国特殊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在社会越来越灵活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缺乏灵活性是
张颐武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各国的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不足的状况。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既和全球所面临的经济挑战息息相关,也有中国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独特性。
张颐武指出,以前大学生数量较少,属于稀缺人力资源,就业由国家“包”起来,就业方向往往集中在政府部门、国企和事业单位,这导致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对于受到高等教育后的就业期望值很高。但近些年的扩招使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就业市场难以按照过去的方式提供充裕的理想职位。一些大学生及其家庭对就业却还保持着过去的期望值,这就难免造成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严重。”张颐武指出,前些年经济发展顺利,政府部门和快速发展的企业,吸纳大学生较容易。大学生虽然要找到理想的职业并非轻而易举,但家庭和大学生都对未来抱有期待和憧憬。因此,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虽一直是社会的焦点,但也还相对平顺。如今经济面临挑战,大学生对于前途的忧虑增大,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较安稳的职业。而经济环境的变化又使此类工作更难找,同时家庭和个人的承受力也随着经济状况的恶化而减弱,这就加剧了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张颐武坦言,社会无疑应该高度关切大学生的就业,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但大学生也需要有更多的努力和灵活性去适应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