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是地方性高师院校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广西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两基”攻坚计划等基础教育建设工程,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但是,由于以往的师范教育教学改革滞后,教师综合素质“先天不足”,目前广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比如,教
我们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科研的优势,坚持以项目研究为依托,长期致力于师范生从师任教能力培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教师资格达标集中型培训模式的构建与推广”、“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师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实习支教(顶岗实习)制度研究与实验”等课题,学校融改革与研究为一体,积极探索师范生从师任教能力培养改革创新,成为广西高师院校中最早系统推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院校。
一笔漂亮的粉笔字,一手精彩的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师范生的“看家本领”。广西师范学院设计并实施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新三手”能力培养模式。在巩固学生一手好字、一手好文章、一口标准普通话等传统技能的基础上,突出“现代教育教育能手”、“心理健康帮手”和“教育科研强手”能力培养内容,构建了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拓展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等四模块立体交叉、分层递进的“新三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顺应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注人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校本研究的时代要求。我们以师范生的“新三手”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养。
软件与硬件并建,优化“三手”能力培养环境资源。为落实好师范生“新三手”能力培养实践,学校不仅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等软件建设与改革,而且还充分利用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资源优势,主动抢占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制高点,整合传统型和创新型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了集基础教育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实验室、网络虚拟教学观察室、远程见习系统演示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网络学习培训系统等于一体的“广西师范学院未来教师空间站”,进一步优化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新三手”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环境,更好地支撑了学生“新三手”能力的高效培养。
课内与课外相长,完善“新三手”能力生成机制。为有效培养学生“新三手”能力,学校充分发挥管理主导作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外实践作拓展,把“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活化活动课程,建构立体化课堂,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走进基础教育一线体验,逐渐形成有效的师范生能力生成机制。长期以来,学校开展以“师德论坛”为龙头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师范生的从师任教能力培养活动纳入隐性课程实施;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爱心服务、家教辅导、进中小学观摩教学等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走进基础教育“现场”;通过开展多媒体课件大赛、普通话及演讲大赛、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职前与职后共享,拓展学生“新三手”能力实践体验的平台。为引导师范生及早了解和熟悉基础教育现状,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基础教育实际相结合,学校探索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构建职前职后共享共促的教师教育平台。长期以来,学校充分利用优质教师教育资源,通过“大学――中小学”结伴培训模式创新,在园丁工程骨干教师学科培训、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被顶岗教师培训等各种中小学教师等项目中,搭建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交流平台。培训学员与在校师范生开展“校长眼中的优秀教师”、“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等主题对话或同堂听课活动,使在校师范生倾听到学校教育中更多真实的声音,广泛了解中小学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心理健康辅导以及作为一名合格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而激发其专业发展需求,为其顺利进入教师角色做好准备。
理论与实践融合,使“新三手”能力在顶岗实习综合体验中升华。广西师范学院作为广西最早的“顶岗实习支教”试点单位,开展了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一体化试点工作。学校从师范类专业的大四学生中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为期1个月的岗前培训后赴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部分乡镇中学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并从实习学校置换出相同学科、相同数量的专任教师到我校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实践证明,这种教育实习模式改革既充分展示了学生三年来“新三手”能力的培养成效,又使他们在顶岗实习支教中接受全方位的实践体验,积累来自基础教育的鲜活经验,促使学生的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特别是“新三手”能力得到升华。
(作者系广西师范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