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互联网差距

2009-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方家平 我有话说

网络由最初的走近生活到如今融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以其独特而神奇的力量向我们展示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

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我们该为这些“世界第一”欢呼,因为中国网民规模的与日俱增,得益于且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该为这些“世界第一”欢呼,还因为网民规模的增长也推动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与中国互联网网络价值的提升。随着上网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从社会精英向普通大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这个“综合信息超市”里获取海量信息,网络正融入并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为关键的是,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性应用的使用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切意味着,网络由最初单纯的获取信息、娱乐发展到日常生活帮手、商务往来等方面,一个互联网大国的轮廓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然而,在这些“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互联网发展并不均衡,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中国互联网普及的情况看,还存在着明显的内部差异:一是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明显。尽管中西部地区的网络普及正在加速提升,但事实是,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北京与安徽、贵州等省份的差距近5倍。截至200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这是可喜的现象,然而,9亿中国农民却只有不到1亿的网民,只占全国网民的28%,这表明城乡“数字鸿沟”依然不浅。三是结构差异。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超过网民总数的2/3。10-19岁网民所占比重增大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40岁以上具有购买能力、应用能力的群体比重还不到前者比重的一半。网民的文化结构中,低收入、低年龄、低学历等“三低网民”占很大部分。四是应用差异。网络音乐依旧霸占中国网民的第一大网络应用,在网上玩游戏的网民也超过一半。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娱乐性应用成为吸引年轻群体上网的诱因,尽管网络求职、更新博客和网络购物位列增长最快的应用前三名,但总体应用率仍然亟待提高。

以全球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网络,中国的网络普及和网络应用与网络发达国家相比,差异也是很大的。互联网普及率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中只能排在第87位,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

网络的普及率过低不仅直接掣肘着网络应用的普及,而且也间接影响网络应用的优化与网络价值的提升。我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前6项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视频和电子邮件;而美国网民使用的前6项应用则是电子邮件、搜索引擎、查看天气报道、网络新闻、网络购物和政府网站访问。可见,目前中国呈现“全民娱乐”的互联网特色,而美国则是以商务应用为主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显然,互联网的价值在美国体现得更大,对美国社会的作用也就更大。

这些差距实际上揭示了一个互联网大国与强国之间的差距。我们是互联网大国,但并不是互联网强国,从互联网大国迈向互联网强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必须正视差距固然存在,但亦是必然,这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