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让低俗文化搭了“顺风车”

2009-02-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宇皓 我有话说

近来,关于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已经有1900多家网站因此被关闭,网络文化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欣喜之余,我们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些低俗文化却正搭着“大众普及”的“顺风车”招摇过市。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恋,李清照是赌神酒鬼色女郎……如此“新的研究成果”得以借助大

众媒体广泛传播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今天,在大众媒体上,我们不时能看到某些“学者”津津乐道于这样的“低俗歪讲”;在书店,类似“歪解”文史经典的新书随处可见,借着公众阅读文史的热情,打着普及传统文化的旗号,俨然成了新的时尚。

如此低俗之风,不止于对传统文史经典的所谓“颠覆”。在挂着“科学”字样的某电视栏目曾揭示过一个“神秘现象”:一位农妇喝下大量的农药何以安然无恙。在几十分钟的片子里,摄制组带着这位农妇穿梭于各大医院进行检查,一个个假设都被体检结果所推翻,一个个专家对此“神秘现象”一筹莫展。在片尾,一个“意外”的“发现”揭开了谜底――原来,农妇喝下的农药因过期已经失去了毒性!对于这样的“科普”节目,我们只能用愕然来形容――在这里,我们既没有看到对科学知识的普及,也没有看到对科学精神的传播,有的,只是对观众的愚弄、对科学的嘲讽。在摄制组自以为得计的坏笑背后,我们不得不对这一“科学”栏目制作人员的职业操守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是谁,让低俗文化堂而皇之地搭上了“大众普及”的“顺风车”?我们已经看惯了这样的表白――当“低俗歪讲”令自己置身舆论漩涡的时候,先前口若悬河的“学者”立刻声明,此举并非本意,而是某某节目编导、某某图书编辑的要求。我们不禁要问,学术的尊严、学者的良知,仅仅因为这样的“要求”就可以被抛到九霄云外了?如此苍白的辩解,除了让我们看到追名逐利者的猥琐外,还有怯懦。

有的媒体也无法推卸自身的责任。断章取义、制造新闻、玩弄噱头,是弥漫在当下很多媒体报道中的毒素。在赢得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出卖的,是自身的灵魂――媒体公信力。而这,恰恰是媒体生命的意义。

此外,更值得我们思索的,是评价体系的迷失。前一段时间,围绕央视“百家讲坛”收视率下滑曾展开过一番口水战。所以称其是“口水战”,是因为这样的争论完全基于一个悖论――一方面,以收视率衡量节目优劣的方式被口诛笔伐,另一方面,人们又在以收视率为标准来谈论“百家讲坛”的兴衰,并由此牵涉出种种结论。

试想,假如一个电视节目、一本图书依靠“低俗歪讲”获得了超高收视率、成为超级畅销书,我们到底应该颁给它一枚“文化普及”奖章,还是将其痛打出门?这似乎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