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路过圆明园,刘洋总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挥之不去的屈辱。今天,如果让我们再出巨资回购被掠走的中国文物,那就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挑战。”
“首先被考虑的应是道义与尊严”
去年,有消息透露,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于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拍卖700多件艺术珍品。其中,有原属中国的鼠首和兔首雕像。
得知这一消息,刘洋十分气愤。几天后,刘洋在其博客上,以《诉讼追讨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谋划》为题发表了三篇文章,向公众表明自己想以律师团诉讼方式追回国外流失文物的决心与计划。刘洋说,世界上已经有成功判例:德国博物馆诉美国艺术品收藏商伊兰克・凡返还名画案,塞浦路斯共和国及教堂诉美国艺术品交易商返还马赛克案等,这些判例说明,被侵害国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即便该财产持有人不是当初盗取文物的盗贼,仍可作为被告履行返还义务。
7天后,“华夏追索抢救保护文物律师团”正式成立。到目前为止,成员已有85名,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的曾在法国留学,而且专业就是法国文物保护。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人民纷纷支持,多家单位团体愿意作为诉讼主体,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愿意出资支持诉讼,台湾东吴大学一位教师寄来了相关论文……
“我深知,诉讼是一个完全理智的斗法过程,但是,此诉一旦提起,作为曾经被侮辱国民的声音定会在世界范围内回响,首先被考虑的应是道义与尊严。”刘洋说。
期待“团圆”的十二生肖铜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于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开始流失海外,已成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到目前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均已被购回,但并非是通过法律途径回归的。刘洋介绍,现阶段中国文物回流形式大致可分为:依法索回、国家购买、民间购买和捐赠。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多次运用法律和外交手段,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比如,1998年向英国追索回从香港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3000余件;2003年从香港某拍卖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被盗的49件珍贵文物等。
刘洋认为:“既然是中国的东西,就没有必要用中国的钱买回来。可以根据国际公约,在法律和道义的轨道上呼吁和追溯,达到返还。”2月7日,律师团向佳士得公司发出律师函,声明如果其代理拍卖了这两件文物,他们的行为就等同于销赃。
无论胜败我们都是赢者
像刘洋这样组建律师团通过法律诉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刘洋交给记者一份律师团宣言《我们的理想和使命》,其中说:“我们注意到,今年二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以两亿元人民币的高价,公开拍卖1860年前后从我国圆明园以非道德手段窃掠的两个铜兽首。今天,他们又挑破伤疤,并不顾我国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的道德劝说一意孤行。我们认为:那是对中国人民情感的藐视和挑衅。因此,经过认真的法律研讨和冷静而严肃的思考,决定发起本次诉讼,完成一场关乎委托人尊严的法律和道义的追索。”
为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通过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明确规定被盗文物应该归还。法国是公约的加入国,而我国在1997年加入这一公约时还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留具有追索被战争掠夺和被盗窃走私出境的文化遗产不受年限限制。
刘洋坚定地说:“我们相信,我们的诉讼,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发出的不甘欺辱的声音。因此无论胜败,我们都是赢者。”
上图:刘洋在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