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市场疲软乏力,在一系列压力之下,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维护国内党派的政治利益,贸易保护主义逆流蠢蠢欲动。
与传统的关税保护手段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始作俑者主要是发达国家,多采用隐蔽的非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范围空前扩大,形成经济全球化。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背道而驰。危机来临,把贸易保护当救命稻草,似乎找到自保的良药,但其最终结果是损人不利己。贸易保护违背了公平贸易精神,必然对世界经济复苏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贸易保护不仅缺乏法律依据,而且事与愿违,达不到自保的初衷。它会冲击多边贸易体制,妨碍全球经济要素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削弱各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协同效应。这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常常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市场需求不振,此时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大多是如何消化过剩产能,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发挥作用,并实现充分就业,从而走出困境。危机之中全球更需要增加消费,而贸易保护则使产品、设备、技术因为贸易壁垒而分隔起来,世界经济就会成为死水一潭,失去生机与活力,反而会加重危机。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比预想的更糟糕,事到临头匆忙应对,饥不择食的窘态可见一斑。尽管贸易保护主义从短期来看会有一些效果,但只顾自身利益,孤欲难成,没有哪个国家会接受这种不公平的贸易待遇。贸易保护无助于增加其国内就业,反而会使更多的企业因原料成本增加和其他国家的报复而破产,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失业问题。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相比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引发的恶性循环,明智的政策选择是各经济体积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并通过自由贸易盘活全球市场,从而为贸易各方带来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使全球经济增长进入良性循环。
其实,市场越开放,国与国之间立足于优势互补,通过分工合作,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和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形成对各国家都有益的格局。
越是危机时期越要防范贸易保护。应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努力化解各种外部矛盾和冲突,为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要完善国际贸易体制,堵塞贸易保护漏洞。金融危机不是一个简单的危机,是一个体制性的危机。而当不断升级的保护主义不能有效地使单个经济体摆脱危机时,最终还要借助全球多边政治协调机制。只有完善体制,有效防止和化解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保护问题。
总之,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实质都是一厢情愿地保护自身利益,所不同的只是手段而已。经济全球化,大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小到走出危机,无不靠增强信心、交流合作、同舟共济来实现。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采取积极措施化解贸易保护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推动世界贸易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