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将开展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建档工作,对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遗存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相应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读后,为之拍手叫好!但也要看到,这只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要使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还需要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和古村镇居民的共同努力。
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随着游人纷至沓来,开发性破坏、生活性破坏和自然性破坏都已明显威胁到古村镇的可持续发展,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已初露端倪:个别古村镇为了接纳更多的游人,不适宜地在古村镇内外修建笔直的水泥路面、宽阔的停车场、豪华的宾馆,破坏了古村镇本有的历史韵味;有的古建筑修复或仿制得极为粗糙,形似神不似,甚至是不伦不类,破坏了古村镇应有的文化意境;居住在古村镇里的居民,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对旧宅持否定态度,动辄大规模翻修祖传老宅,或新建住宅、旅馆饭店及其他旅游设施;部分古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袭及抗灾能力较差,面临着倒塌的威胁,原有的里巷、民宅、地貌、水系、植被缺乏必要的保护,其历史特征和传统文化风貌也将很快消失殆尽,等等。
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名村名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国家相关部门显然已注意到如上问题,强调建立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状况和保护规划实施进行跟踪监测,这是极为明智的选择,也是值得期待的制度安排。但除此,我们期盼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企业、古村镇居民能够通力合作,充分认识保护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经常研讨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比如,怎样在古村镇旅游资源开发中坚持整体保护原则,如何指导古村镇民宅的有机更新,如何保持古村镇的原生态文化和历史沧桑感,如何使传统民俗文化、传统食品加工方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等得以有效传承,如何有效扼制村镇历史文化文物或文献的流失以及如何不使古村镇成为“文化空巢”等等。古村镇的文化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