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位退伍兵的文化扶贫之路

2009-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翟耀 焦景宏 马昕 我有话说

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楚沟村村委会主任、退伍兵尚银州,5年来在新密市城关镇楚沟村文化发展上出资650多万元,将一个落后贫瘠的小山村,建设成闻名河南的“书法村”、“特色文化村”、“小康村”、“农民书画基地”。2006年、2007年,他连续两年荣获“国家文化扶贫奖”,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开启脱贫致富“信息窗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尚银州应征入伍,成为驻青海某部一名汽车兵。1983年,尚银州复员。凭着退伍军人特有的胆识,很快在商海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然而,成功并没让尚银州只盯在自己企业的发展上。2003年12月,他作出一个别人并不理解的决定:自己出资12万元订阅300多份报刊杂志,免费赠送给家乡父老乡亲阅读。他开展“读报用报比赛”,动员大家积极推荐报上的致富信息,根据推荐结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很快调动了大家学报用报的积极性。

之后,尚银州以高票当选楚沟村村委会主任。就职演说时,他语重心长:“建设新农村,不仅仅是要发展经济,更要改变农村人传统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要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

尚银州改变村民传统生活习惯的第一步,是治理村容村貌。他修路、改厕、拉围墙,组织村民代表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引导大家开拓视野。尚银州自己出资100万元打了机井,修了下水道和路面,把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为进一步拓宽信息流通渠道,从2004年至今,他在村里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仅聘请老师讲课就支付20多万元。5年来,村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新增20多家种养殖专业户,村民平均收入增加两倍,不少村民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新政策讲解员。

铺就兴教富村“高速路”

楚沟村地处偏僻山区,交通闭塞,教育基础差,以往几年出不了一个大学生,这让尚银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1年初,刚刚在商海中展露头角的尚银州就找到村里小学校校长:“村里所有孩子的学杂费由我个人出一半,家庭困难的我全包,但一定要保证不能有一个孩子辍学!”

楚沟村周围土路一遇阴雨天气便泥泞难行。为方便孩子上学,尚银州从自己计划投资生意的资金中支出180万元,请来县城最好的施工队,将本村和临村所有道路修成水泥路,外接交通主干道,内通村民组,村里师生们高兴地称之为“银州高速”路。

为奖励人才,尚银州自己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只要考上大学,根据重点、本科和大专不同,楚沟村的孩子分别可获得一次性奖励5000元、3000元和1000元。楚沟村村办小报《村情民意》上,每年都要公布全村所有小学至高中学生入学的详细情况,同时将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及家长列上光荣榜。9年时间,尚银洲到底资助了多少大学生,捐助了多少教育资金,谁也说不清,只知道村里这些年走出大学生54名,中专生20余名,村里高中在读学生比新密市全市的平均数高出2倍。

最令尚银州欣慰的是,每位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都惦记着村里发展。有6名从村里走出的大中专毕业生,主动选择在村里就业,每位受他资助的在校大学生都会利假期时间,回村和他一起探讨新农村建设思路。

塑造新型农民“精气神”

为塑造新型农民“精气神”,尚银州自己出资60余万元,为村里修建2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内设图书室、歌舞厅、科普培训馆、文体活动室等,一年365天全天候开放。同时,村里成立锣鼓队、舞狮队、秧歌队、迪斯科舞蹈队,每年还在春季举办一次全体村民参加的运动会,半年组织一批党员和“文明家庭标兵”到外地旅游和参观见学。

楚沟村人有喜爱书法绘画的传统。为给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尚银州拿出20多万元建起“书画基地”,每年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书法绘画大赛。目前,只有2052人的楚沟村,省、市书法协会会员就有200多人;村民参加各类书画比赛,获国家级金奖30多个。楚沟村被省、市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农民书法村”、“农民书画创作基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