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择校之恼何时了

2009-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公众意见以来,社会各界针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踊跃建言献策,为制定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规划纲要尽力。本刊今天就“择校”、“减负”等热点问题推出一组报道和文章,欢迎读

者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

烦!提起小升初,哪位重压之下的家长没有这样的感觉?

累!备战小升初,哪个全力以赴的家庭不被这痛苦的历程左右?

不可松懈!抱怨过后,谁敢愤而放下一切的努力与目标?

是什么让这些在无奈中煎熬的父母无法自拔?――择校!一个一禁再禁,却日渐升级的恼人话题。

择校无法抗拒的艰苦征战

3月,一场择校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北京,家有小升初的T女士越发焦虑起来,今年的政策究竟会怎样?以往的规则会不会因为将要施行的《北京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而大变?“今年就别变了,我们已经下了那么大功夫,孩子受了很多苦,总不能白费呀!”

其实,与二、三年级即开始备战小升初的孩子相比,T女士的女儿因去年7月才从外地来京而少受了不少“罪”。然而,很快,孩子多彩的童年梦想便在选购课外书时被其他家长的惊诧与言传身教打碎,从此,踏上征战小升初之路的她再没有了一天清闲。“寒暑假、周六日,我们没休息过一天,更别说平时了。”“有时一天上四段!”在懵懂中逐渐摸出门道的T女士回述女儿这几个月的生活充满愤懑,“学什么东西倒是次要,就是为了在培训班里占一个名次,这些培训班或学校要么是重点学校自己办的,要么与重点学校有着某种默契,成绩人家认。”但究竟如何认,认到什么程度,所有的家长心里都没谱,等,并继续奋斗着,是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

“与其这样,何不举办一场公开、统一的考试,哪怕是‘山寨’的呢,不就是为了把孩子区别出来吗?”身心俱疲的T女士盼望以一种可靠、公平的手段把孩子和家长从这样的“恐怖”中拯救出来,但她感到,希望何其渺茫。

而事实上,无论是各种名目和形式的初中入学考试,还是择校本身,都是被教育主管部门名令禁止的。眼下,一场关乎中国教育未来走向的大讨论正在全社会展开,如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及城市择校问题被酝酿中的《规划纲要》列为亟待破解的重要议题。焦人的折磨是否还将延续,明天,孩子们能否彻底逃过这一“劫”,在各方的议论中,人们期望找到答案。

禁令声中择校之风缘何逐步升级

袁振国,《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央教科所所长。在关于纲要的一次访谈中,袁明确表示,择校问题确实关系到千家万户,任何一个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家长都要为上什么学校而犯愁。我想它的主要原因确实是由于学校之间的差距。但实际上我们的《义务教育法》讲得很清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立任何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有些地方或者学校从政策上变相地不叫重点学校或者重点班,但是他是在这么做,这是不符合国家政策的,是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

正如袁振国所说,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即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列入其中;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此后,教育部多次表示,下决心解决择校问题,重拳出击,采取多方措施啃掉这块“硬骨头”。

然而,禁令声中,孩子们的童年已从攻奥数升级为啃华数(华罗庚数学),考级、拿证人所必备。而为获得各种选拔机会,区区小学生毕业生的简历做到了六七十页,而且全部彩印。

一位署名公平的网友留言更加触动人心,“现在面临众多的择校考试,压力很大。家长又要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而重点校又存在不公平招生现象,对我们学生造成心理创伤。”正值小升初关键时刻,几句抱怨能否舒缓他心中的忧郁?择校这块“硬骨头”就这么难啃?!

透视择校大战,很多人认为,其实质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其原因则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而失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教育管理的落后。具体来说,这种落后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均衡教育资源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好”学校越办越好,“差”学校追赶无望;二是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主管部门没有找到相对公平而又富有活力的竞争模式,最终使小升初日益演变成一场规则复杂、劳民伤财的混战。而从学校的角度,以升学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以及教育投入的相对不足,都使学校在这场博奕中变成为主动推动者。

网友郑志宽直言,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及城市择校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利益驱使,家长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学校迎合社会需求,促成了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目前的高校录取机制的不完善(看分儿)本身也在侧面起到了助推作用,加上社会就业与高校教育的衔接不紧密、用人单位对上岗前培训期的资金来源紧缩的原因,使得社会上产生了名校出高材生、名企用名校生的片面认识和现实。求学者为了将来有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办学者看重既得利益,国家的教育改革实施力度不深入和干预机制不完善,使得不合理的需求有了市场运作中的合理存在。教育公平化在这里戛然而止!

择校难题能否破解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受这份择校之扰;然而,谁都怕少了这条路,自己的孩子彻底与“好”学校绝缘。

怎么办?

“在这次《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采取有力的措施扭转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袁振国肯定地说,从原则说就是要把所有的学校都办好,这是根本之道,特别是要加大力度支持薄弱学校,让学校均衡化。现在有些地方在经费的投入上差距不是很大,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择校已经出现了,所以要加大力量扶持薄弱校,使他们的师资和办学条件提上来。在高中阶段也是如此,我们要鼓励办出特色,而不是鼓励办出重点。"

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王斌泰也认为,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是在制度上进行调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一视同仁,出台“标准化”的学校建设标准;其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的配备上要达到一个基本平衡。

北京东城区教委主任蔡福全则提出,构建资源融通共享平台,破解教育资源相对“过剩与不足,闲置与需求”的难题。他认为,义务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硬件设备、师资和教育质量不均衡三个方面。而目前,资源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相对“过剩与不足、闲置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上。“举例说:优秀师资在优质资源校相对集中,而普通学校优秀师资的带动作用不足;部分学校的特色课程、运动场馆在满足本校学生的需求之外,还有继续发挥作用的潜力与空间,但是没有对外输出的平台。面对这种情况,必须打破资源为一校所有的樊篱,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服务作用。”

网友高晓军的建议是,首先,政府对各个学校的投入均衡,以学生数为标准,而学生的合理数量范围的确立应以学校的办学场地、设施、教师数等为基准;其次,取消、禁止各学校名义的收费、创收,拿国家的钱就应该把这份工作搞好(当然,前提是工资可以让老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使各学校的教师待遇归于同一水平。第三,针对当前已经存在的不均衡现状,实行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在各学校间的轮岗。

网友陈渭民提出,办法只有一个,迅速提高教师的水平。“所谓的名校,其实是因其校长的管理能力与思考能力,带出了一个好的教师团队。所以说一个学校好与坏,关键是看校长。校长实行轮岗,是学校均衡发展的前提。其次是教师实行轮岗制,实现教育人力资源均衡。但实现这两点,其前提是校与校之间没有工资待遇的差别。打破校际壁垒,实现同座城市不同学校同样的待遇,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

择校问题,绕不过去;破题之路还在继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