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广西大百科全书》,受益匪浅。它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除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外,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介绍了坚实、丰富而又系统的科学知识。
创新框架体系。《广西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以门类分卷的多卷本地区百科全书。它的编纂,在中国无先例可供借鉴,难题不少。首先遇到
科学处理各卷内的知识分类。如经济卷,以经济概论与产业分卷。上卷经济概论,分设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综合经济、分类经济、生态经济、扶贫开发、对外经济贸易、经济管理与监督、环境保护等栏目;下卷产业,分设农业、种业、畜牧业、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邮政业、信息产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等栏目。这一分类,知识界限清楚,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的经济知识结合较好,便于检索,更易了解和掌握广西经济全貌。其他各卷也按类似构思和原则分设类目、栏目和条目,亦取得较好的效果。
时代性强。《广西大百科全书》遵循百科全书科学性原则,条目的设置及其释文内容既注意稳定性要求,又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如经济卷,设有一系列近年涌现且已稳定了的新的经济类别和事物的条目,包括“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开发区经济”、“分类经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条。在条目释文内容上,尽可能地采用可靠的最新资料。如“上市公司”条资料为2007年底广西在上海、深圳两证券交易所注册的上市公司为25家,是2008年8月广西证监局提供的最新数据。(见《经济》卷第441页)。
注重客观公正。《广西大百科全书》各卷的条目释文简明实在,对事实、数据、引文及必要的评论等都力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如《广西概述》一文,对1958年“大跃进运动”并不回避。指出“广西不顾当时客观条件与可能,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经济建设高指标,工农生产大跃进,连放各种‘卫星’,浮夸风盛行,其结果是欲速而不达,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挫折。”又指出在这一期间,“广西在工业、农田水利建设上也取得一些成就,有些项目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见《历史卷》第13页)。又如民国时期“新桂系”条,既指出1931年后“新桂系锐意经营广西……取得了显著成就”,“发动了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1937年后“新桂系积极出兵抗日”,“其中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余人,为抗战以来的空前胜利”;又写明新桂系,曾“积极围剿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红军,参与围剿长征过广西的中央红军”,“参与了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等(见《历史》卷第770~771页)。条目释文不以作者个人的观点褒贬,而是以历史事实说话,寓观点于事实之中,不使用宣传性、批判性或颂扬性的词语,实事求是,功过分明。
事实、数据出处权威,并进行核对。《广西大百科全书》各卷条目释文引用的事实、资料及引文均来自自治区档案馆、通志馆、统计局及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年鉴》等权威机构及其公开出版发行的书刊。各卷又都积极地贯彻由“最合适的人撰写最合适的条目”的原则,聘请各学科、各个领域有研究、有造诣、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或富有学问的实际工作者撰写条目。如“经济体制改革”条目,聘请原广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清平研究员撰写,她参与和经历了广西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曾主持或参与广西经济体制改革重要文件的起草和决策。而且强调事实和数据仍要加以核实。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全书的科学性和质量。
(作者是广西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