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出发,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长驱5000余里,抵达四川通江两河口,随即在川北地区建立起川陕革命根据地――全国第二大苏区。毛泽东同志指出:“川陕苏区是扬子江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
十三万红军碑碣勒铭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郊南龛风景区,从市区驱车七八分钟即可抵达,沿途可看到镌刻在路边山崖上的红军标语:“拥护红军”、“红军万岁”,“平分土地”,字体四米见方,落款分别是:“红军后代耿弘”、“红军子女上海夏勇、北京夏玲”和“广州老红军何明后代”。据史料载,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开展宣传活动的一大创举,当年红四方面军编制中有二十多名石匠,他们在川陕苏区的山山水水间留下三千余幅石刻标语,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刻在通江县沙溪乡岩壁之上的“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字高5.5米,宽4.7米,笔划深0.35米,笔划槽内可躺卧一人,十余里外即清晰可见,堪称世界石刻之最。
进入碑林后的第一道景观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这里有当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三十军政委李先念,以及周纯全、傅钟和曾传六的半身塑像,塑像高2米,为红色花岗石塑成,底座为黑色花岗石。为尊重历史,在纪念像园平台边还设有一个略低一些的小平台,上面立有当时川陕苏区中央代表张国焘的塑像。
沿纪念像园东行,是依山而建,蜿蜒曲折,长约一公里盖有金黄色琉璃瓦的碑林长廊。这里有个人纪念单碑3000余块,从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许世友等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开始,排列下去。有的一家数口,碑碑相连,不禁让人遥想起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全家闹红的壮烈场面。
被碑林长廊环抱着的标志碑,位于整个碑林中心。标志碑高10米,顶部造型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碑身似扬起的风帆,喻意革命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碑体上嵌有红四方面军军旗、刻有行军路线,以及毛泽东的评价、江泽民、张爱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碑林长廊北侧矗立着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环绕英名纪念碑有两道碑墙,上面分县(市)、乡(镇),?刻着13.2万红军将士、烈士的英名,其中牺牲于1932年至1933年间的红军师团职干部,就多达数百人,可见当年开辟川陕苏区斗争之艰苦卓绝。目睹勒铭碑碣的十三万红军烈士英名,遥想当年红军将士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不禁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四千文物述说光荣
从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下来,是将帅碑林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000余平方米,共分三个展厅。一展厅正面为毛泽东同志对川陕苏区的评价,下方为红四方面军战斗路线示意图。三个展厅共展出4000多件纪念物品,有王树声大将佩戴的领章和解放初期任湖北省军区司令员时佩戴的胸章;有山东烟台海军基地顾问刘明金夫人袁必冽捐献出来的八一勋章、独立勋章、解放勋章;有冶金部原政治部主任、巴中老红军严尚林的七大党代表证……在这些纪念物品中,一颗曾在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将军腰间呆了16年的子弹头尤为引人注目。关于这颗子弹头,王定烈将军特意为碑林纪念馆写了一份说明:“1937年3月14日,在祁连山中弹于腰间,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才在广州军区医院取出。”将军曾对人谈到过这枚子弹:1937年,将军随红军西路军在祁连山与马步芳骑兵作战,中弹昏迷,醒来已被俘。子弹头最初横在将军腰间,使将军腰杆难以直起,后来一名马匪军官向被俘红军将士训话,王将军宁死不屈,不愿低头,忍痛挺直腰杆,竟带动子弹头在将军腰间竖立起来,致使将军此后竟然无法弯腰。如今这枚子弹就陈列在将帅碑林纪念馆第三展厅中。
听碑林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沿当年红四方面军征战线路征集红军将士名录和文物,所接触过的老红军,无不深深怀念当年的红军生涯。沈阳军区一位离休老红军听说要在家乡兴建红军将帅碑林。竟激动得血压骤增,被送进医院;武汉军区女红军何建平拉着管理人员的手,一边讲述当年红军的战斗故事,一边流眼泪,事后又让女儿领着碑林人员走访住在附近的其他老红军;一位流落甘肃的西路红军女战士,背着老伴拿出仅有的300元钱捐献给碑林作经费;老红军余定礼、杨学礼等人去世后,遗体本已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巴中建成将帅碑林后,家属又将他们的骨灰迁到碑林红军陵园安放,让他们在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与生前战友长眠在一起。在老红军们的全力支持下,将帅碑林目前已经征集到红军史料2000余册共3亿字以上,红军将士简历、手迹5000余件、红军照片二万余件。
伟大精神激励后昆
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园内除设有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碑林纪念馆外,还辟有红军陵园、楹联长廊、标志碑、观景台、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红军纪念碑、纪红池、思源湖等13处景观,勒铭纪念的红军将士有元帅2人,国家领导18人,大将3人,上将24人,中将71人,少将360人,省军职584人,地师职1063人,女红军1180人,夫妇红军108人,碑林沿南龛风景区山坡蜿蜒起伏,有如一幅历史长卷,铺展出红军当年浴血奋战,气壮河山的伟大精神。
将帅碑林1993年由四川省政府批准建树,十几年间,碑林工作人员在没有立项、没有经费、没有办公室的艰苦条件下,凭着一颗对红军精神的景仰之心,在当地各级政府、在世老红军、红军亲属后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建成这座国内最大的红军纪念圣园。中石化、香港民营企业家陈成秀、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等单位捐资上百万或数十万元支持碑林园内改造和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建设;2004年和2005年,红军后代、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的刘延东两次携四川民营企业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为碑林捐资80万元,香港民营企业家陈成秀为碑林捐资100万元,支持纪念馆和思源湖建设;革命老人谢觉哉同志的夫人、红四方面军女战士王定国三次来碑林缅怀战友,现场捐款;陈昌浩之子陈祖涛教授引资为碑林捐赠汽车;倪志亮将军夫人石玉瑛及子女捐资4万元为将军立像,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为将军捐资3000元……
更多在世老红军、红军后代和仰慕红军精神的各界人士,则依照中国传统作法,以植树寄托对红军将士的思念,祝愿红军精神像参天大树一样,永远郁郁青青。这里有老红军戴福九、彭云夫妇栽下的天竺桂,有石玉瑛栽下的广玉兰和黄角树,有刘延东、刘延申、刘延宁兄妹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等栽下的黄角树、银杏、铁树,还有四川省军区辖属的27个军分区和3个师职单位捐献栽植的国防林。在碑林办公室大门前,有一棵两人合抱的黄角树,为峨嵋山佛教协会所捐植。每棵大树下面都立有一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头,上面镌刻着捐植人的姓名。上万株名贵树木郁郁葱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与树下的签名石相映成趣,让人们一进入碑林,仿佛进入了花果山奇石园。
如今,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国碑林史上和红色旅游线上的一大景观,每年来此瞻仰者超过30万人/次,他们在碑碣前脱帽肃立,缅怀先烈,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入伍宣誓仪式,清明节扫墓者络绎不绝。尽管时光已经流逝76年,但先烈们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红军精神永远是屹立在亿万人们心间的红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