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日前评选出17位“大爱之星”个人(群体),这是该市首次评选“大爱镇江”典型人物,他们成为镇江以“大爱”为品牌建设城市精神文明的“代言人”。
近年来,面对社会转型期剧烈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镇江市抓住崇善尚德这一传统资源,以“大爱”开题,充分调动、集聚来自民间的慈善互助力量,缓解社会矛盾
白血病女孩感动了一座城市
两年前,镇江满城尽飘黄丝带的温情故事,令无数人感动。曾为患白血病的同学到处奔走、募捐的花季少女陈静,自己也患上了白血病。在爱心网友的倡议下,“情系陈静爱在镇江”――满城尽飘黄丝带的爱心捐助活动在镇江市中心的绿地广场上演。镇江市8家网站的数万名网友,为了给“爱心天使”陈静筹措骨髓移植的费用,自发组织起一场又一场爱心募捐接力。
随后的短短1个月时间,镇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超过1万人次为陈静捐款,共筹资70多万元。这是镇江人对大爱真谛的理解:爱他人如同爱自己,乐助人者人恒助之!许多素不相识的镇江人走到一起,成立了专门用于帮助身患白血病青少年的“黄丝带爱心资金”,还组建了“黄丝带”网络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更多的人战胜困难。
“社会妈妈”成“友爱品牌”
“社会妈妈”是镇江市一群普通的善良母亲的代称。2002年底,镇江《京江晚报》发表了《拾荒老太倾情育弃婴》的长篇通讯,在全市引起了极大反响。七旬拾荒老人杨兆英尽管自己贫病交加,却收养、照料弃婴杨路的故事,感动了所有镇江人。此后1个多月时间里,各方捐款6万多元,杨路和拾荒奶奶的生活得以改变。从杨路的身上,镇江人看到还有许多这样的孩子需要帮助,需要“妈妈”的温暖、呵护。于是,镇江在江苏省率先推出“社会妈妈”活动,为家庭困难的儿童解决学费问题。6年来,70多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贫困儿童1500多人(次)与“社会妈妈”结对。
镇江市委书记许津荣也是位“社会妈妈”,她在给妇联的信中写道:“‘社会妈妈’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式。‘妈妈’们在参与中感受到社会责任,孩子们在受助中感受到社会关爱,文明和道德在社会上得到弘扬,社会在互助友爱中不断进步……”正是在“社会妈妈”的资助下,当年的小杨路已完成学业,参加工作。当她领到第一个月800多元工资时,特地从苏州赶到镇江妇联,将工资连同剩余的社会捐款赠给“社会妈妈”基金,让爱心的火炬传递下去。94岁的镇江老人刘洁如每月只领120元生活费,但她十几年如一日,为公益活动、慈善事业默默奉献。老人9个子女都十分孝敬,生活得很好。79岁那年,儿女们回家为她祝寿,她作了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年每个儿女要给她钱,用于向福利院捐款。从那以后,她每年都向福利院捐款500元。她还成为一名贫困中学生的“社会妈妈”,每年资助500元学费。目前,她提高了儿女们给钱的额度,也提高了捐款的额度――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刘洁如也因此名列“感动江苏十佳母亲”,并成为其中年龄最大的母亲。
“大爱精神”促城乡更和谐
在镇江采访,随处可见可亲可敬的凡人善举,因其至真至美而打动更多的人,汇聚成大爱洪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精神追求。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小锡说,建设“大爱镇江”,获得了广大市民的响应和支持,也激发市民们讲道德的热情,形成戮力同心、改善风气的良好局面;快速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形成丰厚的发展镇江的精神资源,促进了镇江的社会和谐。
截至2008年底,仅仅成立4年多的镇江市慈善总会慈善资金总规模已超过7.5亿元,在江苏省名列前茅。去年,镇江市全年共救助大学和高中、职高阶段学生和各阶段孤儿学生375人;市区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79名残疾人接受资助安装了普及型假肢,成功“健行”;市区100名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的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得到医治,终于复明;符合条件的10名镇江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得到资助,接受手术治疗,目前都已康复。去年,镇江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以上,152件重点矛盾无一激化扩大,全市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全市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在98%以上,全市市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