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意义重大。《规划纲要》提出的前两项主要任务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的主要目的。因此,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创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美国哈佛大学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所实施的研讨会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授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创新思考
笔者曾在几年前去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作访问学者,同时就读美国文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亲身感受到了哈佛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氛围。罗伯特・凯利教授讲授的“二战以来的小说(及其他叙事)”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选修的课程。这门课程讨论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创新对深化作品主题思想的作用。在大教室课堂上,教授作为第一个发言人,只讲一个小时。他首先从理论上阐述后现代主义世界观和艺术主张,然后从文本分析入手,画龙点睛地但又故意留有余地地探讨小说的艺术技巧和主题思想,甚至抛出一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观点,把形式创新与意义深度之间关系的问题留给学生们在随后的由五位助理教授负责的小班小教室研讨会上去解决。例如,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先验所指的缺席使表意的领域及表意的语言游戏无限制地扩展,使文本意义的寻求活动成为文本自我离心解构的运动,文本总是在意义的分延中和踪迹的暗示中走向不确定性;学生们在讨论中指出金保特的注释从一开始就是对希德诗的误读,通过对诗作妄加揣测和注释的办法,寻求他自己赞布拉故事的“踪迹”,讲述自己浪漫而危险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符号替换所进行的无穷尽的游戏,以新的不完整性取代文本原有的不完整性。
教授开放性的讲解是精心设计的,它留给学生们无限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们进行大胆独特的思维,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使每个学生都感觉是自己的解读使作品产生了深刻而生动的意义。
教授自我消解权威让学生展示才华
凯利教授主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可以参加的研讨会课程“狄更斯与乔伊斯”,每次连续上课3个小时。教授为每一次讨论会设计两个讨论题目,根据每一个话题,指定学生课前阅读与该话题相关的多部作品中的若干章节、相关研究文献和文艺批评理论著作的相关部分。
研讨会上,先由教授概述与该讨论题目相关的不同观点,然后以一位研讨会参加者的身份,而不是以权威的身份,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以与学生平等的态度,引导、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每次研讨会都有两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按指定的题目讲至少20分钟,然后回答同学们对他发言的质疑。这一环节之后,其他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出自己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教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位作家,一位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位是现代主义小说家,究竟哪一位对社会和生活的表现更具有客观性?有的同学认为,现实主义作家们选取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运用线性叙事模式和因果逻辑,贴近现实,忠实地再现社会现实,可信性强,比现代主义更具客观性。有的同学认为,现实存在于生活留给人们的印象,而不是存在于人们所不知道的任何事实,心理现实主义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探索人物思想和动机的复杂性,读者感到自己是故事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因此,现代主义比现实主义更真实、更具有客观性。教授权威的自我消解释放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认识能力,使他们在没有范式约束的情况下,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鼓励、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哈佛大学的研讨会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均得到了发展。在思维层面,学生们摆脱了思维标准化与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大力开发了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在人格层面,学生们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教师和书本知识;在智慧层面,学生们培养了自己求真务实、灵活多变的精神。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准确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
哈佛大学的研讨会课堂教学模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