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期《敦煌文献整理:百年行与思》
读完张涌泉先生《敦煌文献整理:百年行与思》一文,才让我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敦煌学有了一个客观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
敦煌学的研究是近百年的事情,虽然时间很短,
河南省濮阳县民政局梁星毯
这是一篇纯学术性文章,读来比较吃力。张涌泉老师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文思泉涌,如数家珍般把百年敦煌文献整理的艰难过程一一道来,读来令人大开眼界。
敦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尽管她像西域蒙面女子一样神秘莫测,但足不出户就能“亲耳聆听”国学大师的讲解,实在是光明日报为读者做的一件好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实践、思考、总结、创造的结晶。因此,重视挖掘、抢救、传播、弘扬民族文化,历来是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一百年前,当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的消息传开后,大批仁人志士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觉,深入西天荒漠,远涉英法日俄,搜寻“国宝档案”。其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当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民族振兴的强大合力,意义重大。让我们重视文化学习和传承,用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武装头脑,陶冶情操,以德润身,以文化人。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电力公司石长荣
很高兴能在光明讲坛栏目中看到关于敦煌的演讲。张涌泉先生的演讲主要是谈敦煌文献的整理情况,其实就敦煌本身来说,其发掘过程本身也是传奇故事,而敦煌的艺术更是让人心驰神往。我觉得,今后光明讲坛可以在这些方面再讲讲敦煌。
北京读者田豆
张涌泉先生的演讲,回顾了敦煌文献整理的百年历程,既介绍了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了不足,并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自己前瞻性的建议和意见。使我读后受益匪浅。光明讲坛刊发这篇演讲,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普通人认识敦煌丰富的文化遗产,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敦煌文献写于公元五至十世纪,为今天人们了解中国中古历史、社会、宗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世界上其他地区几乎没有保存有数量如此巨大、内容如此繁复、跨越时间如此长久的地方历史文献。透过这些文献,人们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认知我们伟大民族成长演进中的点点滴滴。
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所藏的敦煌文献陆续公布于世。但由于它们都是按各地馆藏流水号影印出版的,没有分类,编排杂乱,读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由于敦煌文献主要是以写本形式保存下来的,使阅读困难重重。近百年以来,研究敦煌学的前辈学者,曾为敦煌文献的校录付出过艰苦的努力,并陆续刊布了一些敦煌文献的校录本,但这种校录著作往往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少校录著作失误较多,这给后人的研究和阅读带来了诸多不便。
衷心希望广大敦煌学者,尤其是那些精于中国文字学的学者们,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彻底与通盘的校录,按比较合理的分类体系重新编排,编纂一部集大成的敦煌文献著作,做成像标点本二十四史那样的“定本”,使敦煌文献成为各个学科都可以使用的材料,方便广大的读者的学习和使用。
沈阳军区驻辽宁丹东某部李祥辉
2009年第5期 总第6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