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术创新要“问艺于民”

2009-03-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采写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艺术创作逐渐走出了墨守成规、千人一面的旧圈子,越来越注重‘求新求变’。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创新不能只求标新立异,‘问艺于民’才能出精品。”吴为山委员的关注点始终锁定于自己钟情的艺术创作。

吴为山在创作之余深入研读艺术史,对艺术创新有

着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当今艺术创新的偏向主要有二: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特殊“商品”的艺术品,其纯精神表现与世俗审美需要之间往往产生矛盾。在经济赶超世界先进的过程中,艺术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西方为标准,在短短几十年中重演了西方几百年所经过的艺术历程,产生出与国情、民情、人情不相符的作品。另一方面还有“假、大、空”的心理作祟。吴为山说:“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艺术工作者一度习惯于公式化、简单化地塑造人物、图解政治。这种‘假、大、空’心理今天依然存在。‘文革’以后,一些艺术工作者反叛‘文革’遗风,对西方现代主义片面模仿,作品往往脱离生活、缺乏情感,成为‘假、大、空’的另一种表现。”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吴为山认为,首先,要破除对于西方标准的盲目迷信,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寻找创新的动力。“一个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应该保有民族文化自信心。这种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当代价值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给我们树立的信心”,吴为山说。在此基础上,要科学分析传统文化,总结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古为今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还应在平等交流中传播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国现当代艺术精品进入国际视野,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的辉煌成就与独特魅力。

吴为山介绍,“艺术工作者只有在正确回答艺术‘为什么人而作’这个问题之后,才能焕发出真正的创造力。毫无疑问,艺术要为人民,这是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吴为山很欣赏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后涌现出的一批优秀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瞄准我们身边的时代场景,作品中蕴含着时代精神的洪流。好的艺术创作必须把个人灵感和艺术家的使命感结合起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艺于民,才能在贴近生活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繁荣。”

(吴为山: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