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冯骥才:我们的信心从何而来

2009-03-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敲开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委员的房门时,已是晚上10点。尽管一脸疲惫,他还是欣然接受了采访。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信心’二字不断被提及。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信心从何来?”冯骥才委员微微仰起头,灯光把他因思索而紧蹙的眉头映成了沟壑。“我们的信心来自三方面。”他说话一向条理清晰。

第一个来源是政府。”他开始逐条阐述自己的观点。“国家领导人有没有信心十分重要。前一段时间,温总理访欧等一系列外事活动,以及两会前与网民的交流,从中透露出强烈的信息――我们的政府十分有信心。”他看着记者,眼里带着笑。“来自政府的信心还在于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力。因为措施见效了就能鼓舞民众的信心,而这种鼓舞是实实在在的。”

“信心源自全民的共同努力。战胜危机需要同舟共济、扶危济困的精神,要凝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说着,他下意识地将十指交叉用力地握了一下。

“信心还来自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高,精神境界高,意志力就强,有精神就有信心。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我们总能从中汲取到力量。”常年从事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的他,对传统文化充满敬意。“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这项工作也确实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他举例说,近三五年,各地政府纷纷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申遗”。不仅是向世界“申遗”,而且在国内建立各种级别的“遗产名录”。“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使公众逐渐认识到这些都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它能唤起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而这种文化自豪感正是信心的重要来源。”

告别前,冯骥才委员说,今年政协会上,他还将继续为保护信心的重要源泉之一――传统文化大声呼吁: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必须经过专家审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