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人为本 政府主导 统筹城乡

2009-03-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开办“四大学堂”,开展“五个一天”、“五个一次”活动,求言求刺求方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查,请群众评价、让群众满意

●凝聚新共识,取得新成效,积累新经验,开创新局面

坐落在增城市广州东部汽车产业基地内的广州本田增城工厂(3月24日拍摄)

一、基本情况

增城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增城市学习实践活动于2008年10月上旬正式启动,2009年3月初基本结束。全市共88个单位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城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密联系全市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11个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主要做法

坚持领导带头做好思想发动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增城市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大轮训,发放了10000份调查问卷,举办了“科学发展在增城”主题晚会,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发动。活动中,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自动员、亲自牵头组织学习实践活动,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学习调研中,针对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查摆出来影响和制约增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市领导班子成员精心确定了30个调研专题,并组织调研组深入各镇街和有关部门广泛听取意见,各活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也带头开展专题调研,共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584篇。在分析检查中,市领导向全市发出倡议,诚邀干部群众给市委市政府“挑刺”提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3738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以“发展为民,问政于民”为主题,与网民进行了互动交流,收集到意见建议900多条。在整改落实中,针对群众反映和查摆出来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从我做起,雷厉风行,带头进行整改。

坚持理论武装形成发展共识

增城市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围绕学习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召开11次市委常委会、12次中心组学习会、3000人的党员干部会议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和拓展宣传阵地,深入学习中央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精神,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调研指导学习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全市共召开各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会386场,参加党员领导干部达2983人次。在学习培训中,他们积极创新学习载体,开办了广场大学堂,听众超过1万人次;开办了农村广播学堂,有279个村先后开通;开办了手机学堂,累计发出信息12期,16000多人次参加了科学发展知识答题和抽奖;开办了流动党员QQ学堂,吸引了上百名流动党员参与,讨论发言达1200多条次。与此同时,市委宣讲团深入到机关、镇村、企业开展了80多场次的学习辅导,编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简明读本》;开设了网上论坛、媒体论坛、专家学者论坛;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开设“建言献策”专栏,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谈体会、找问题、提建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了“五个一天”(即读一天,听一天,访一天,讲一天,谈一天)、“五个一次”(科学算账、办事体验、听取意见、解剖典型、干事创业)活动,全面总结增城近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引导领导干部从增城的实践和发展历程中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强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首先算好“三笔账”:有多少群众得实惠,群众能得到多少实惠,群众是长期受益还是短期得利,进一步巩固提升了科学发展的共识。

3月24日,职工陈柏松正在增城创兴服装集团的生产线上忙碌着。他在这家工厂已经工作了整整10年。

坚持实践特色破解发展难题

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自身发展实际,增城市把“深化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实施公园化战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先后引进了56个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吸引投资83.3亿元,预计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公园化战略。实施了城乡环境“清洁美”(水清、地洁、环境美)工程,启动了新塘、高滩等六大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75个行政村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和河涌整治工程,积极推进新荔公园、基岗公园、临江公园等一批生态公园建设,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3%,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5.8平方米。积极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一方面积极实施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依法果断关闭49家立窑水泥厂和54家线路板厂,为现代特色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和环境容量;另一方面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去年全市更新改造投资增长达62.28%,分期分批组织民营企业家赴清华大学进修或到发达地区学习取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启动了广汕公路增城段改扩建工程和107国道新塘段改道工程等,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通畅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启动了农村规划制定和修编,完成了首批50多个村规划;制定了《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创建了小楼人家生态农业集约化经营示范区,推进了一批上规模的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集约化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增城市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民生。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问责制,完善了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城乡居民免费培训和订单培训力度,想方设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致富农民;坚持把教育当作提高市民素质和减少未来农民的重要抓手,大力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投入10亿元完成了70项学校新建和改建工程;进一步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启动新塘、中新等中心镇医院建设,群众“就业、就读、就医”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和颐养院建设,提高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农村低保标准,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为25166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和春节慰问金899.2万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先富帮后富,制定“三联六帮”城乡共建行动方案,广泛发动全市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全市农村和社区实行“三联”,即联村(居)、联社、联农户;重点抓好“六帮”,即帮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帮搞好规划建设、帮整治村容村貌、帮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帮扶孤助学解困、帮强化村(居)组织建设,城乡共建水平进一步提高。

坚持群众参与凝聚发展合力

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合力,增城市在活动中开展了“向全市领导干部公开求言活动”以及“我为增城科学发展献一策”有奖征集活动;设置了征求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在政府网站和增城之窗推出“推动增城科学发展大家谈”专题;召开了各种类型专题座谈会20多次;设立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增城研究基地,举办了“百名专家论增城”、“科学发展南方论坛”和“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等学术研究会议,形成了一批推动增城科学发展的战略措施。市委提出,组织群众评议既是“求言求刺求方”的过程,也是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基于这一认识,他们把《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全文刊载在《增城日报》、“增城之窗”等媒体,广泛接受社会各界评议。并先后召开了省、广州市、增城市三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群众代表等社会各界1000多人参加的评议大会,发动群众监督及评议。根据群众意见,查摆出“三大主体功能区产业集群集聚程度还不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偏低、道路交通建设滞后、城市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等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十大突出问题,剖析出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理论武装有待加强、群众观念不够强、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等五大根源,推出了7个方面的100条具体整改措施。

3月24日,增城市新塘镇西南村村民沈葵敬(左)在自家小楼房前整理刚刚从地里采摘的青葱。沈葵敬家种植了8亩地的青葱,每年收入两万多元。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三、主要成效

坚持实践第一、质量第一、群众满意第一,着力在深化理论武装、解决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加强和改进作风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增城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一是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全市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共识。干部队伍的团队执行力有了新提高,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争先创优的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坚定了把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广州市委的战略决策,因地制宜变为增城科学发展具体举措的信心,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决策的能力,形成了“人人想干事、人人争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二是科学发展的“增城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增城市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政府主导、统筹城乡”的科学发展“增城模式”,初步构建起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生态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产业为特色,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三大主体功能区产业联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呈现出经济发展逆势而上、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的好局面。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0.2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8.28%;人均生产总值达62054元(9080美元);工业总产值1104.42亿元,增长22.3%;财政总收入102.49亿元,增长32.72%,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经济指标。

三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2008年,增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0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7920元,增长19.5%,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市财政投入18.01亿元解决民生问题,共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8475人,转移15467人。投资1.2亿元完成了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就医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增莞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增正公路改造升级全线竣工,广河、增从高速公路增城段全面动工。新行政中心建成启用,新城市中心已现雏形。投入3亿元完成了城区道路综合改造,市区“水浸街”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建设并启用了交通和治安视频系统,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是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一手抓载体建设,一手抓引导培育,实施城乡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创建社区文化、培育广场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开展“全民阅读求知”和“村落社区化、文化进社区、文明进万家”等活动,将文化建设推向农村。采用政府策划、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举办广场音乐文化节和新年音乐会,建设音乐雕塑广场,广场文化逐步深入镇村,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舞蹈、音乐等文化活动,逐步成为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挖掘整理412处历史文化资源,使历史文化与乡村度假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交相辉映。

五是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围绕《关于争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示范点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6个配套文件等系列制度,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围绕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机制,出台了《深化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实施方案》和《增城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引导产业向结构高级化、水平高端化集聚发展;制定了《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统筹利用试行办法》,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制定了《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社会管理机制;制定了《增城市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实行重点工作问责制,形成转变机关作风倒逼机制,确保落实任务更全面、更周密、更到位。

(新华社广州3月2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