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深深吸引了我,马克思个人纯洁高尚的品格时刻感染着我,因此,我还在读研究生时,便产生了要写一部关于马克思个人传记的想法,以借此向伟大的革命导师致敬。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初,当弗・梅林的《马克思传》中文版问世之后,我的这一想法更加坚定――要写一部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传》。
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我沉浸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等相关文献资料中。在那里,我愈发领略到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愈发强烈地感受到马克思熠熠生辉的思想。
二十多年的苦心孤诣,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成果。1983年,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时,拙作《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出版了,这本书主要记录了马克思在年轻时的学习、工作以及进行理论创作和参加革命斗争的情况。这既是对我前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小小的奖励,也是对我继续努力以最终完成《马克思传》的一种鞭策,它就像一部戏的前奏,鼓励着我再接再励完成这部戏剧的主体。但是,要把马克思丰富多彩的传奇人生和他那以严密的逻辑贯穿起来的革命思想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果没有时间的浇铸,是难以想象的。于是,在《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带来的短暂喜悦之后,我又回到了堆积如山的资料当中,再次踏上了追寻马克思生活、思想和斗争足迹的路程。我还在1998年专程赴欧洲进行了一次考察,沿着革命导师当年走过的路程,从特利尔到波恩、从科隆到布鲁塞尔、从巴黎到伦敦,在他每一处曾经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我都尽可能地去寻找他所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在这一过程中,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留给人类的精神遗产无处不在,他那睿智而坚毅的目光似乎仍然在统摄着多元化的欧罗巴大地,仍然对人类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萧灼基教授 |
恰好中国在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的社会主义试验,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舞台。
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从传统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过程中,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重新认识。而我本人有幸参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多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
在这一过程中,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实践所具有的巨大指导意义。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始终纷争不断、难有定论。我本人在1981年发表了《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在国内学术界最早提出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这在今天虽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但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突破。而这一思想的来源便是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借贷资本两权分离的理论。也正是因为这一成果对国有企业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本人有幸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以及全国改革与发展金三角奖。另外,1989年,我在《商品经济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等文稿中,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必须突破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不是商品的理论;1991年,我发表了《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一文,并对市场经济的特征、功能作了详尽的论述。这些观点及另外一些观点,当时曾被有些人视为异端,现在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而这些观点,恰恰是我本人在较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之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来的。
在这里,我没有任何炫耀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能够正确指导中国实践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国内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从之前的盲目崇拜转为有意贬低,这是极端轻率的,也是极端错误的。这一切都不会也不能丝毫动摇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反而使我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那巨大的生命力。从而也能让我更有信心完成《马克思传》。
目前出版的这本《马克思传》,包括十三章内容,而我在开始构思这本传记的章节结构时,原本打算写十五章。但是,2007年初的一场疾病,让我不得不暂时停止写作工作,导致有两章内容至今尚未完稿。虽然,目前出版的十三章内容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达我的写作意图,缺少的两章内容也并不影响全书的整体性,但这依然让我感到十分遗憾,我为没有能够将一本更加完整的《马克思传》呈献给广大读者而感到遗憾。
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治疗,目前,我的身体已经得到很大的恢复,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中断已久的写作工作。到那时候,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马克思传》中未写完的两章内容补充进来,从而使我的这部作品在结构上能够更加完整。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整整三十周年,同时我们也迎来马克思诞辰一百九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日子里,能够实现我五十年来的最大心愿,将我的《马克思传》呈现给大家,我感到非常地荣幸与莫大的欣慰。
(本文为作者的《马克思传》自序,本版刊发时作了编辑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