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年代的乡村生活不可避免会遭遇种种创伤和风险,但毕竟存在可以自我愈合的机制。最近,当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观看了由编剧程晓玲和导演肖风联袂创作的系列影片“乡村三部曲”之《清水的故事》、《海的故事》和《喊过岭的故事》后,不禁产生了这样的感触。
回想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生》、
同这种自主选择的角色相应,乡村生活正在缓慢而有力地显示出自身的独特逻辑。《清水的故事》聚焦于城乡之间的尖锐矛盾及其深刻影响力,但注重小中见大:一方面以城里女孩豆豆的眼光去看乡村男孩,另一方面又透过乡村男孩小山去打量城里女孩,如此刻画了城乡两种视野之间从对立走向和谐的曲折而有趣的过程,在城乡分裂中透露出融合的可能性。《海的故事》以聋哑姑娘小鸥及其恋爱婚姻问题为表现对象,专注于描写平常生活中的不幸,以及在不幸中蕴藏的人间真爱。它似乎要告诉人们,生活本身虽然有不幸,但同时也蕴藏着治愈不幸的各种可能,关键在于自身。换句话说,不幸来自还不发达的乡村生活,但不幸向幸运的转机也同样蕴藏在乡村发展提供的各种机遇中。这仿佛正体现了乡村生活本身的一种新哲学。
这种自我愈合的乡村生活新哲学的特色在于它让悲剧中蕴含喜剧、由悲剧可以通向喜剧。《喊过岭的故事》在三部曲中尤其具有力量,它显示了悲喜耦合的形成轨迹。二芹年轻丧夫,令人同情和悲悯,但她同时却被三个男人――老德子、大哈和小秋爱着、争夺着。他们各有特点:老德子深情软弱,大哈热烈粗鲁,小秋聪明却势利。由他们与二芹的关系演化出一幕幕悲喜剧。悲中蕴含喜的可能,喜的种子就藏在悲剧之中,悲与喜之间并非对立而可以耦合。这就把乡村生活的悲喜耦合性剥露出来。这种情感同民俗化的日常生活流交织一体,波澜迭起,戏剧冲突丰富感人,东北民间生活气息浓烈。同20世纪的乡村喜剧片相比,系列影片“农村三部曲”不再追求过去那种回避生活的悲剧性的浮泛于生活表层的喜剧,而是标举敢于直面生活悲剧性的喜剧。
正是这样,程晓玲和肖风的“乡村三部曲”为我们理解当代乡村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发现,使我们得以窥见乡村生活哲学的新维度:屡受创痛的躯体蕴含着自我愈合的内在机制,动荡起伏的生活流深层可以窥见新的转机。能够抵达这个维度,“乡村三部曲”的独特价值已经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