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生命丈量世界屋脊

2009-04-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黄建华 特约记者 赵丕聪 本报记者 陈劲松 我有话说

60年来,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官兵勇闯“生命禁区”,总行程超过6400万公里,测遍西藏60多个县;从填补西藏无地图空白到实现西藏地图数字化,这个测绘大队有24名官兵长眠雪域高原,有79名官兵因公致残,被中央军委授予“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

创造至今无人能破的世界重力测量纪

1950年4月,响应党中央解放西藏的号令,67名测绘兵跟随进军西藏先遣部队迈开了问路西藏第一步。测量队兵分三路进军拉萨,绘制了148幅珍贵的路线图。这次开天辟地的测绘,勘测选定了通往拉萨的“生命通道”――川藏线,奏响了填补西藏地图空白的伟大序曲。

1960年,测绘大队投入到消灭青藏高原无图空白的大会战中。当时,西藏基本没有路,测绘装备也非常落后,大队唯一先进的仪器是从德国进口的光学测量仪,可天气一变就无法正常工作,只能走到实地才能测清绘准,官兵们只得牵着骡马,驮运够一年用的物资,走到哪测到哪。

1975 年5 月27 日14 时30 分,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就在登山队员们将红旗插上峰顶的一刹那,等候在10座不同山头上的测绘大队官兵不约而同地把测量视距对准珠峰峰顶。突然,一团旗状云层遮挡峰顶,直到晚上七点云团才散去,红色觇标终于显现,大家争分夺秒同时展开交会观测。经过连续3天观测,官兵们成功获取各类珍贵的测量数据,准确推算出珠峰的精确高程为8848.13米,在世界地图测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能造福西藏同胞,再苦再难也不怕”

在测绘大队遥感信息工作室,工程师高利峰获取拉萨市卫星影像资料后,在全数字作业系统上进行参数设置、误差纠正、影像处理……一幅高分辨率的拉萨市数字卫星影像地图呈现在眼前。“这是测绘大队为拉萨市城市规划建设制作的第三代专题地图。”大队长薛冰自豪地说。

2001年2月,青藏铁路开工建设进入倒计时,急需在短时间完成拉萨段铁路及火车站选址勘测工作。测绘大队官兵临危受命,冒着冰雪和风沙进驻柳吾乡。表面干燥的河滩,底下却暗藏险滩。经过艰苦奋战,他们高标准完成拉萨段铁路、公路大桥、铁路大桥、火车站的选址测量工作,保证了青藏铁路按时开工。这次测绘,首次在拉萨实现全数字测量,首次高精度完成大面积河滩水域堪测……创下高原测绘7项第一纪录。

青藏铁路通车后,拉萨市用电告急,自治区政府着手在羊卓雍湖建设大型水电站。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仅一山之隔,周围地形奇险莫测,测量难度大,测绘大队党委主动请缨:“能造福西藏同胞,再苦再难也不怕!”就这样,经过一个多月,测绘大队高标准完成数十幅电子平板仪测图、羊卓雍湖等深线绘制,受到电站工程建设专家高度评价。

“英雄测绘大队果然名不虚传”

“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祖国利益牺牲一切。”这是测绘大队官兵向党和人民立下的铮铮誓言。在测量西藏某边境线时,有一个点测绘难度很大,上级放宽了限差要求。可大队长薛冰坚持,测绘大队不能按最低要求上交成果。他和几名业务骨干研究决定,在附近的仙嘎山等雪山多架设几个观测站,以减少测量误差。他们行走1000多公里,徒步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仙嘎山雪山。耳边狂风呼呼地刮,仪器在雪地上根本架不稳,薛大队长把仪器脚架收到最低,带着官兵趴在雪地上连续观测3小时,终于获得精确数据。

中国陆态网络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目的是通过观测地壳运动预测地震等地质灾害,测绘大队担负区域网观测和建造任务。这个工程要求很高,一个标石需要一吨多混凝土。在甘孜县浇铸第一批标石时,因原料检测硬度低限达标,中队长汪海涛当即叫停,带领大家将做好的标石一个个挖出来炸毁,重新到几十公里外采购原料。如此一来,每个标石用工量增加了3倍,可大家毫无怨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