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究竟有多长?作为人类现存最长的防御工程,长城的长度始终只有大约的数字。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上隆重发布:明长城的长度为8851.8千米。这是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明长城资源调查后获得的最新数据。至此,明长城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精确的长度。
调查取得四项成果
长城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文物局根据“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总体工作方案”正式启动了为期10年、包括长城资源调查在内的长城保护工程。资源调查是长城保护工程的重要基础工作,分为明长城、秦汉长城、其他时代长城等三个部分进行,而明长城资源调查是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第一个阶段。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介绍,明长城资源调查先后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历时近两年,涉及我国北方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调查队员们采用传统田野考古调查手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用GPS、激光测距仪等先进仪器,行程数十万公里,获得了大量翔实、准确的数据。
调查取得了四方面显著成果:一是首次全面掌握了明长城的现存状况。包括其具体分布、走向,墙体及附属设施建筑特点、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和管理现状等。二是精确量测出明长城的长度。三是通过调查新发现了与长城有关的各类历史遗迹498处。四是形成了一批初步研究成果。这些调查成果将为各地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编制保护规划、制定保护修缮方案、建立长城档案等提供支持。
长城的长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柴晓明解释说,对长城时代的认定,主要通过田野考古学的方法,结合文献记载,借鉴前人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判断。
调查消失段长城主要是利用田野考古学的方法,通过踏查及采集的文物标本,结合相邻长城段整体走势及地形地势,并利用地形图、调绘片等判断其位置、走向等。对于较长的消失段落,在没有进行考古发掘前还不能完全准确判断,只能以消失段长城相邻段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其长度。
长城作为一种线性遗迹,同一地区还有多道平行并列明代长城遗迹的情况,形成原因颇为复杂。工作人员采取分别测量每道明长城的长度、进行记录,最后统一汇总计算长度总和,作为该地明长城长度数据。
此次公布的明长城长度数据还包括: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千米。人工墙体是指现存明代人工建造墙体,包括不同材质的各类具有人工修筑特点的长城墙体,即土、石、砖、山险墙等不同类型长城墙体的总长度;壕堑长度为359.7千米。壕堑是指以墙体和壕沟作为组合防御体;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千米。天然险是指在地势险要之处,与墙体共同构成防御体系的山体、河流、沟壑等自然地物。
明长城东端起点为何不是山海关
本次调查还确认了明长城的东端起点,在今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虎山乡东北鸭绿江右岸的虎山,即“虎山1段长城”,地理坐标为:东经124°30′56.70″,北纬40°13′19.10″。这与史料记载是一致的。
根据文献记载,明代辽东长城(边墙)的东端起点,起于鸭绿江右岸(西岸)。据《明史・兵志》记载,长城“东起鸭绿,西至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据《全辽志・边防二》记载,辽东边墙东端第一堡为“江沿台堡”,该堡的第一台为“邦(傍)山台”,此“傍山台”所靠的鸭绿江右岸之山,即今丹东市东北的虎山,明代称“马耳山”。
但是一直以来,“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已经成了大家的普遍共识。柴晓明解释,山海关成明长城东端起点是清代实行“封禁政策”的结果。清朝政府为“保存祖宗发祥之地”,限制汉人、蒙人进入盛京以东地域而修筑了柳条边,在山海关设边卡,在记载和地图上,逐步以柳条边替代了辽东长城。如清代官修《盛京通志》中的《舆地全图》,未再标辽东长城,而只画上了“柳条边”。清康熙二十六年的《会典》及《柳条边纪略》,也都没有记载辽东段长城,只记载:“山海关……则国东北一咽喉也,额曰‘天下第一关’。”
公布长度后将坚决保护
此次公布的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而按照《长城资源保存程度评价标准》,保存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只有约20%。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见下表)
墙体状况 |
墙体评价标准 |
现存长度(千米) |
所占比例 |
较好 |
墙基、墙体保存比例为3/4以上 |
513.5 |
8.2% |
一般 |
墙基、墙体保存比例为1/4-3/4 |
1104.4 |
17.7% |
较差 |
墙基、墙体保存比例为1/4以下 |
1494.7 |
23.9% |
差 |
墙基、墙体仅留地面痕迹濒临消失 |
1185.4 |
18.9% |
消失 |
地面遗迹不存 |
1961.6 |
31.3% |
总计 |
6259.6(千米) |
|
|
童明康分析道,究其原因,主要是自然和人为两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地震、山体滑坡、洪灾、流沙、风雨侵蚀、植物生长、啮齿动物破坏等。而人为因素很复杂,主要有:交通及其他工程建设、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当开发利用、不按原状修缮等。分析来看,自然因素
造成的破坏往往历经时间较长、进程较慢;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往往会给长城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童明康指出,长城的保护维修必须要在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框架下进行,以保护为主,不提倡复原。
“对长城本体的任何伤害都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单霁翔强调说,“我们公布了长城的长度,就要捍卫它,决不能让它缩短。这不是文物部门一家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位于密云县大城子镇的一段明代长城。本报记者李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