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装备制造业,也许会觉得和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事实上,它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装备,有着“工业的母机”的称号。在经济链条上,装备制造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可以给下游行业提供生产资料,还可以对其上游,钢铁、电子、有色金属等产业形成巨大的需求。
加强基础
一个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架设在几十米高的塔架上,一旦其中的一个轴承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可能就要付出数十万元的维修代价,更不用说给电网造成的发电损失。基础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和主机的高速发展,基础件不适应主机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件的优劣,直接影响一大片主机和成套装置能否安全高效地运行,绝不能等闲视之。通过加大对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我们的基础工艺、基础件、基础机械等基础环节,增强我们的内在实力,就是此次规划的一大亮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如是说。
以小小的轴承为例,实际上我们每个家庭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平均20到30个轴承――空调、电冰箱、汽车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轴承。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邵阳打比方说,轴承好比人体的一个关节,关节出了问题,就没法行动。
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已经步入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还有十分之一左右的高精度轴承生产不了,不得不依靠进口。到去年为止,尽管我国机械工业整个产品已经实现了顺差,但轴承进出口仍然是逆差,去年轴承出口约20亿美元,进口约22亿美元。
“基础件是核心技术的载体,如果不能在基础零部件方面取得突破,就很难掌握核心技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基础零部件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强调。
培育市场
“基础件有些看起来很小,技术却很复杂,人们往往容易轻视它。加强基础件的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此次规划将加强基础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历年未有的重大举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屈贤明备受鼓舞。
专家表示,解决了基础件的问题,也就夯实了整个装备发展的基础。而加强基础,除了国家加强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还需要培育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蔡惟慈认为,此次规划体现了积极的政策导向,体现了政府培植资源的方向。政府完善体制、机制,提供有力支持固然重要,更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比如我们在风力发电轴承上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对主机产品的大量需求上。企业发现这一领域有利可图,就会主动加大研发、加快研发。
当然,培育市场非一夕之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专家呼吁,希望更多企业支持国内基础件行业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这并不是要求企业降格以求。基础件厂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实验拿出扎实有力的数据,证明产品性能是否达到使用要求。主机厂则可以少一些顾虑、多一些意愿来支持基础件的自主创新。
支持创新
专家指出,振兴装备制造业,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创新,加强创新成果推广至关重要,规划就此作出了一系列安排。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重大技术装备处处长杨拴昌介绍说,振兴规划强调的实施依托工程就着眼于此。通过依托工程的建设推广使用国产装备,是装备制造业推行重大装备自主化的一条成功经验,上海、沈阳等地对此都有积极尝试。
“首台套解决不了,市场就很难打开。”屈贤明认为,这里面除了我们国产产品的一些质量、性能还令人担忧外,也有对国产装备的一个信心问题。不少企业负责人也表示,“中国装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进步,希望能有舞台更好地展示自己。
蔡惟慈表示,比如对首台套装备进行奖励,对研发单位和使用单位都是一种鼓励。首台套没有应用经验,对于用户来讲难以辨别优劣。尤其购买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成套装置和主机产品,存在巨大风险。基于“进口的总是比国内的好”这样一种认识,很多时候用户宁可多花钱去买进口产品,国产产品很难得到机会验证和展示自己的实力。对首台套的补贴政策就是希望能打破这一僵局。
专家进一步建议,支持首台套的政策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扩大为支持首台套批。对高档数控机床来讲,往往试用一台还不能说明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批次的试验,效果也许会更好。此外,机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可能带来较大的损失,今后可以考虑引入保险公司为首台套批进行保险,更多地打消用户使用国产装备的顾虑。
(本报记者颜维琦整理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4月21日18:05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