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目前,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其次,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生境界。道德修养同样是一个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它比改造客观世界更难,需要自我革命的勇气,需要品德和人格的修炼。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要加强“官德”修养。在认知层面上摒弃“官本位”、确立“人本位”的观念,明确人民才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主人,共产党人为“官”的价值就在于为人民做了什么,为社会奉献了什么。二要加强人格修养,着眼于内强意志,外树形象。一方面,自觉培养自律意识,用理智和意志遏制自己内心深处的私欲;顶得住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学会自控、自省、自警,尤其是在无人知晓的环境里,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爱、知耻、不越轨,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另一方面,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树起诚信形象。领导干部要成为做人的“范本”,必须做到言行一致,会上说的和会下做的要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对群众做出的承诺务必要兑现,不能只说不做。群众看领导干部的人格,不仅看他能不能说到,更看他能不能办实事、办好事。许多优秀党员干部的言行所以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注重道德修养,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风范。
第三,要加强知识学习,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良好作风,是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驾驭时局、规划未来的能力。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将来为坐标来规划现在的。如何“规划”?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就抓不住主要矛盾,难以获取正确的认识,难以形成科学的决策。空有一腔想干事业的热情,缺少知识,缺少能力,只能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加强知识修养的重要途径,唯此才能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把历史的东西现实化,把外国的东西中国化,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超越。一要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学习科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导。同时,从本职工作需要出发,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真抓的思路和实干的措施。二要善于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向实践学习,是全面认识事物性质、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必要前提。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于基层,求教于群众,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三要不断训练和提升分析综合的能力。善于对学习和调研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进而找准解决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和展开工作的最佳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