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平均数”掩盖了什么

2009-04-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闻观察员 冯蕾 我有话说

每年四月,是各地发布职工年均工资的集中时段。近日,上海、北京两市统计局先后发布上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数字显示,2008年度上海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39502元,月平均工资为3292元,比上年增长13.8%;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与2007年职工平均工资39867元相比增长了4848元,涨幅达12.17%。而与此同时

,身边许多人却感到,现实情况与统计数字有出入,部分人感到出入还比较大。

于是,人们越来越质疑,“平均工资”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体现真实的工资水平?如果仅仅是少数高收入者把这个平均值抬高了,那么平均数的意义又有多大?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2008年年薪6616.1万元,一个马明哲相当于1479个北京职工或1675个上海职工。另据《环球时报》2008年发布的数字:中国有106个亿万美元富翁。试想,这占比微乎其微的百来个人,为平均工资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尤其在亿万富翁云集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平均数显然掩盖了工资分配中的较大差异,也难怪一些人感到现实与数字不符了。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平均数”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是,它能够利用所有数据的特征,而且比较好算,是误差平方和最小的统计量。然而,也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如果工资呈正态分布,平均工资就等于工资中位数,但在当前,工资呈偏态分布,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远未达到“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当越来越多极高或极低数据产生时,平均数反映整体平均的作用就被大大削弱了。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平均工资还决定了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五险一金”、残疾就业人保障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优抚救济标准、基本养老金和退休费发放数额、最低工资标准等,都是以“平均工资”作为重要参考。国家司法部门确定人身损害司法赔偿主要依据的也是“平均工资”。此外,平均工资还是计算GDP的重要依据,因为对于那些提供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来讲,由于它们没有提供产品,所以统计部门通常只能用工资来作为该部门的增加值的表现。由此可见,工资收入统计与国家、企业和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平均工资作为重要参照系,代表着方向与速度,倘若它发生了偏差,那么相关制度决策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欧美等国,收入分配的统计早就开始用“中位数”来反应收入分配状况。中位数顾名思义,即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中位数不受偏大和偏小数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中位数更能表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从这个角度讲,中位数收入,才能真正反应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也才是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真实体现。

然而,“中位数”为何在我国迟迟不被采用?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曾向媒体解释,“如果能够同时发布工资中位数,可能更容易被公众理解。但中位数的统计需要知道每一单位里每个人的工资,现在企业只上报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统计局无法计算中位工资,只能用平均数。”的确,一方面,我们不能强求统计指标、口径与发达国家一模一样,一则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二则收入分配领域的暗箱操作、征信系统的不完善,也客观带来统计的困难,而这并不单是统计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寄望于各项改革的深化。另一方面,从统计担当的责任来讲,也需要更为主动地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真正用发展与创新的思路为经济把脉,为决策献计。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只是平均工资,平均数的概念已无所不在。

笔者近日又收到一份资料,上面记录着:2007年北京市城镇户均年可支配收入为65967元,当年底平均房价是每平方米15162元,按照户均100平方米计算,则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3∶1。其中,用了三个平均数――平均收入、平均房价、户均面积。笔者以为,比照现实生活,仅户均100平方米这一数字就有待商榷,而至于用三个平均数算出的比值,恐怕就更要打一个问号。此外,您走在商场,会听见售货员说本店商品均价多少;您去选择基金,对方会不厌其烦得讲解平均收益率;您去参加会议,会听见企业老总炫耀员工的平均学历、平均年龄……

曾几何时,许多人鼓吹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识之士就指出,不能只看总量,求解中国问题要多做乘法和除法,这无疑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巨大进步;而今,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伴随着新矛盾的涌现,仅仅做乘除法已远远不够。相信未来,“平均数”的话题将继续,还将继续的是我们科学统计与科学决策的不尽思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