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危机也是转机”

2009-04-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我有话说

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批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在危机中折戟沉沙。金融危机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用工紧缩,就业问题突出,农副产品销量下降等。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通过与企业、地方的产学研合作,全面应对经济危机,把“危机

”变成“机遇”。日前,记者走访了上海、浙江的部分高校。

华东理工:帮助企业拓宽市场

在采访中,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庄英萍介绍了学校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帮助广东星湖科技公司打破日本公司垄断的事例:“鸟苷是呈味核苷酸二钠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方便面等食品中被大量使用。广东星湖公司在购买研发鸟苷菌株后,2000年产品独家面市,但随即遇到日本方面的冲击。日方企业将鸟苷价格从每吨25万元降到7.5万元。这时星湖公司的发酵水平是16克每升,要做到保本必须提高发酵水平到25克每升。星湖公司被迫停产半年。停产期间,学校同企业合作,通过鸟苷发酵过程的采集数据发现,如果加入某种调控因子,就可以改变糖耗速率,提高产量。经过改进,把星湖公司的生产规模从16克每升提高到34克每升,7.5万元每吨依然有盈利,但是日本公司很快撑不住了。2001年7月,日方提出要求希望价格可以回升,但被星湖公司拒绝了。2001年底,星湖公司控制了中国市场,日方退出。现在,星湖公司与学校在技术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密切,通过产学研合作,学校帮助他们走向了国际市场。而学校也通过鸟苷发酵技术一举夺得了2004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建国说:“通过产学研合作,很多企业拓展了规模,掌握了核心技术。学校也提高了科研水平,增强了实践能力。和我校合作的一个山东企业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危机反倒变成了我们拓宽市场的时机,产学研合作,不怕经济危机!’”

浙大:促进农民增收48%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农副产品滞销,给农民生活带来负担。但是浙江省湖州市农民收入却持续上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认为,这和浙江大学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孙文友介绍:“2006年5月,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经过三年的实践发展,湖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06.1亿元提高到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288元提高到10751元,增长48%。”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说:“为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借鉴国际经验,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南太湖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集中浙大与湖州的30余位专家,探索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设立了‘农业推广委员会’和‘首席专家制’,建立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的直通道。”

据了解,湖州市和浙江大学围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先后建立并完善了“浙江省湖州桑蚕科技创新平台”、“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平台”两大省级公共科技专业创新平台和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南太湖农业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等一批市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目前,浙江大学正在与湖州市长兴县建设占地3000多亩的浙江大学农业高科技园,以进一步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能力。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在推动浙大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和湖州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州紫鑫公司与浙大农学院合作,建立了南太湖鲜食玉米研究中心,研究、推广、种植玉米新品种,以320亩示范基地为中心,带动形成了近万亩的全省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提升了产业的规模效应;德清森浦公司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研究所合作,研究开发了用于制作液化天然气船“内胆”的超低温绝热材料,成为世界第三家可以生产此材料的制造商,迅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交大:重点项目吸纳毕业生

一方面是就业市场上求职需求的进一步放大,另一方面是经济危机引发的用工紧缩。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上海交大鼓励学生参与前沿科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经费,推进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和科研项目,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从2007年开始,上海交大面向全校学生推出创新与创业课程――“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实行知名专家和企业家集中授课、专业教师小班授课、投资公司高管小组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年上海交大实施以项目聘用的方式吸纳优秀毕业生,目前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已达80多人。很多毕业生参与了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一些同学担心通过科研项目招聘的工作不稳定,待遇不高。上海交大采取“三协同”的做法,打消了同学们心中的顾虑。即:人员经费和社会保险费的协同;人事服务手续和项目派遣方式的协同;毕业生学业、毕业和事业的协同。上海交大校长张杰说:“通过科研项目吸纳的毕业生,脱离项目后能顺利转岗就业或携带技术成果走上创业道路。三年来,我校有26位毕业生毕业后成功创业,共创办22家企业,其中上海博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为科技企业。”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届硕士毕业生隋艳明加入了“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成为该项目今年吸纳的8名大学生之一。提起自己的待遇,她很满意:“今年三月份和学校敲定的人事关系,社保和户口都和普通就业的毕业生一样。目前我的户口在人才交流中心排队,分数一到就可以申请上海户口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