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成都5月5日电“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组织开展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在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凝聚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
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本报总编辑苟天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东升、省政协副主席曾清华出席会议。
与会同志一致指出,经过一年来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生产恢复,人民生活安定,创造了大灾之后无流民、无饥荒、无疫情、社会秩序井然的奇迹。这一切,使我们对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总结的抗震救灾精神的理论内涵、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人民军队好,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积淀而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在生与死的考验中铸就的一座崇高精神丰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对于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们仍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牢固树立起任何危机都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克时艰。
与会同志认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人民子弟兵重视人民生命,关心民众疾苦,实践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超凡卓越的执政品格。尊重人的生命贯穿于抗震救灾全过程,体现在不惜一切代价、争分夺秒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体现在全国人民共悼同殇中,体现在社会关爱、心理安抚工作中。我们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赢得了世界的赞扬,也进一步凝聚了民心。
与会同志指出,抗震救灾同时也是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经受了空前的锻炼和考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了进一步锻造与升华。抗震救灾精神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作用,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影响力、软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我们要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使抗震救灾精神成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黄新初在讲话中指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共产党人执政品格在危难之际的生动写照;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蕴含了“友爱互助”的深厚道德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的崇高升华;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彰显了“自强不息”的蓬勃内在力量。四川是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地,也是抗震救灾斗争的主战场。回顾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和史无前例的灾后重建工作,深入研讨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进一步把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把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推进四川“两个加快”即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大精神动力。
苟天林总编辑结合与会代表的发言,阐述了抗震救灾精神的伟大意义。他代表光明日报社全体员工,向一年来奋战在抗震救灾最前线的四川人民、四川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崇高敬意,向在地震中罹难的死难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
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侯雄飞主持座谈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孙伟平,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韩庆祥,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咸明,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云夏,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武装部政委吴明举,中共北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韩贵钧,都江堰市虹口乡党委书记马远见,东汽党委宣传部长关绍友发了言。四川省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灾区代表、抗震救灾英模等共八十多人出席了今天的座谈会。
当日,与会同志专程赴北川灾区凭吊地震遇难者。苟天林代表光明日报社全体员工向罹难同胞敬献了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