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自愿者到社工

2009-05-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周龙 通讯员 韩国梁 我有话说

不专业的帮助有时就是伤害

“去年五月,我是一腔热血的志愿者;现在,我是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尹茂波这样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变化。地震发生前,在一家公司做销售的尹茂波投身到志愿者大军中,分发救灾物资、维持秩序,很辛苦但也收获了帮助人的快乐。

像尹茂波一样,去年抗

震救灾期间,近20万志愿者奔赴灾区、感动中国,成为灾区人数最多的一支救援力量,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志愿者行动。但由于缺乏组织和专业指导,志愿者服务也有效率不高和资源浪费的缺憾:三伏天里送棉被、只有几个学生的安置点建辅导班、志愿者问出“你家死了几口人?”等伤害性问题。

“只有一腔热血还远远不够,尤其是面对心灵有创伤的受灾群众,不专业的帮助反倒会成为伤害。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化和职业化。”尹茂波深有体会地说。

“你扛一袋米过来,就是一名志愿者,但要对一个地方的公众做长期有益的帮助,就不是靠一袋米就行的,必须要有专业的知识。”同期参加社会工作的余娜也深有同感。

余娜说的专业知识,第一点就是调查和评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救助首先是建立在系统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知道受灾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先沟通再服务”是我们的服务准则,余娜说。

这样,由都江堰市民政局组建的社会工作协会应运而生,成为灾后四川省第一家正式成立的社会工作协会,力求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让志愿者工作走向专业和成熟。

1:50的辐射效应

志愿者与社工的区别除了专业与非专业外,相比之下,社工的辐射作用也更加明显。

而整合资源也正体现了社工的辐射作用。在幸福家园板房社区,都江堰市社会工作协会的社工们正在进行着一个项目――“荧火虫”晚托班,而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正是得益于社工们对志愿者的专业组织和指导。幸福家园安置点目前共有居民二千户左右,其中有学龄青少年的家庭占近四分之一,晚托班的目的就是为放学回家的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面对众多需要照看的孩子,仅靠几个社工远远不够,但社工们请来了“外援”,从周边大学招募来几百名志愿者担任晚托班辅导员。

对于招募来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工协会并不急于让他们上岗,而是先让他们完成角色的转变,通过技能培训,使其成为专业型志愿者。这样一来,不仅强化了服务水平,也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乐山师范学院以及都江堰周边高校的许多大学生志愿者纷纷参与到社工协会开展的项目中,成为社工协会开展活动的有力人力资源支撑。

这样一种模式让社工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志愿者的服务质量也明显提高。都江堰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姚皖容算了一笔账:现有社工近两百名,但能够组织周边高校的志愿者多达上万名,形成一比五十的辐射效应,充分体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化服务。

让“活雷锋”们留得住

让悲伤者得到慰藉、帮助人们走出地震阴影、让临时社区的陌生人熟悉起来……在都江堰市的各个板房社区里,处处有社工们活跃的身影和专业化的服务,他们被灾区群众形象地称为“活雷锋”。

从帮助妇女灵活就业的绒绣业务培训,到稳定板房社区孩子的晚托辅导;从对灾区居民的心灵抚慰,到扶助孤老的“银龄计划”,社工们用自己的热情、爱心和耐心,实施人文关怀,尝试着对社会的柔性管理,对于促进灾区的社会稳定功不可没――都江堰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惠兰这样评价社工们。

着眼当前,考虑长远。都江堰市除了在板房安置区设置社工岗位,还将社会工作延伸到福利院、殡仪馆、医院和永久性住房安置区。都江堰市政府秘书长赵登强说,社会工作有组织、有系列、有针对性地介入灾后重建,这在中国救灾史上还是第一次,但社会工作才刚刚起步,从都江堰市的探索中可以看到,要形成社会工作的长效机制,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工薪酬管理制度,以吸纳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健全社工投入机制,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社工提供资金支持,让奉献爱心和热情的社工能留得住。

地震灾区重建见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